公元767年,郭子仪大寿那天,驸马郭暧打了升平公主,并口出狂言:“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就了不起?我父亲是不屑做皇帝。”公主回宫告状,不料父亲的一番话让她哑口无言。 升平公主本是揣着一肚子委屈和怒火奔回宫的,见了唐代宗,眼泪便像断了线的珠子,连珠炮似的把郭暧的言行复述了一遍,末了还带着哭腔喊:“父皇!他郭暧不仅打我,还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分明是没把您放在眼里!您要是不给我做主,儿臣……儿臣就不活了!” 唐代宗正握着朱笔批阅奏折,听着女儿哭哭啼啼的控诉,笔尖的墨滴在奏章上晕开个黑团。 他放下笔,没看女儿哭红的眼睛,先唤太监:“给公主递帕子。” 升平公主一把抢过帕子,胡乱擦着眼泪:“父皇!您倒是说句话啊!” “说什么?”代宗端起茶杯,茶盖刮过水面,声音慢悠悠的,“说郭暧打了你,该治罪?还是说郭子仪想谋反,该抄家?” 这话像块冰投进滚水里,升平公主的哭声戛然而止。她愣了愣,嘴角还挂着泪珠:“儿臣不是这个意思……可他郭暧确实说了大逆不道的话!” “他说的是实话。”代宗呷了口茶,茶沫沾在唇边,“郭子仪要是想做皇帝,这龙椅轮得到你父皇坐?” 殿里静得能听见香炉里香灰掉落的声音。 升平公主想起嫁入郭家时的场景。郭子仪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朝服,亲自在府门口迎她,腰弯得像座桥。那时她还在心里笑话,堂堂汾阳王,竟寒酸成这样。 可宫里的老人都说,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带着唐军收复两京,单骑退回纥兵,手里握着半个大唐的兵权。那会儿先帝在灵武登基,身边连像样的护卫都凑不齐。 “你当皇帝的女儿就金贵?”代宗放下茶杯,目光落在女儿身上,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郭家七子,四个战死在沙场。郭暧身上那道疤,是去年守潼关时被箭射的,差一寸就穿了心。” 升平公主的手指绞着裙摆,忽然想起前几日整理郭暧的衣箱,看见那件染血的白袍,当时只觉得晦气,随手扔在了一边。 “你在郭家摆公主架子,对公婆不敬,郭暧忍了你三年。”代宗的声音沉下来,“今日他父亲大寿,你不肯拜寿,还说‘我父乃天子,岂为汝父拜’?换了别人,早把你送回宫里了。” 眼泪又涌了上来,这次却不是委屈,是心里发慌。她想起郭暧平时待她的好,冬天把暖炉揣在怀里捂热了再给她,她随口说想吃江南的荔枝,他连夜派人快马去采。 “父皇……”她哽咽着说不出话。 “回去吧。”代宗挥挥手,“给你公爹赔罪,给郭暧认错。安分守己过日子,别再给朕惹祸。” 升平公主走出殿门时,太阳正往西斜,把宫殿的影子拉得老长。 她忽然明白,父皇不是不疼她,是这天下的安稳,比女儿的脾气金贵得多。 郭子仪的权势,不是郭家的威胁,是大唐的靠山。 马车快到郭府时,她掀起车帘,看见郭暧正站在门口,穿着件素色长衫,手里攥着个东西,来回踱步,像个犯错的孩子。 那是她去年生辰,给他绣的荷包,边角都磨破了,还被他攥在手里。 升平公主吸了吸鼻子,吩咐车夫:“快点。” 有些道理,总要摔一跤才明白。皇家的体面,从来不是靠耍脾气挣来的。 信息来源:据《资治通鉴·唐纪》相关记载演绎
14岁的康熙问济世:“朕如果参加科考,能名列三甲吗?”济世摇摇头说:“皇上只能考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