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中知名度最高的,大概要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其次,或许是张养浩的《

蕊蕊聊过去 2025-08-04 16:18:09

元代散曲中知名度最高的,大概要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其次,或许是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在元代那会儿,秋风吹过古道,夕阳西下,一个游子远在天涯,心碎的感觉谁能懂?潼关山河依旧,波涛汹涌,兴亡轮替间百姓的苦难又藏着多少秘密?   说起元代散曲,这可是咱们中华文学宝库里的宝贝。元朝从1271年到1368年,蒙古人统治下,汉族知识分子仕途堵塞,好多人转而搞文艺抒发心声。散曲源于金代俗乐和民间歌谣,语言接地气,节奏明快,能唱能吟,不像唐诗宋词那么文绉绉的。早期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这些大家,他们的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贴近老百姓生活。马致远生于1250年左右,死于1321年后,北京人,早年想考科举,可政策不给力,就钻研戏曲,写了十五种杂剧,像《汉宫秋》流传广。晚年隐居乡下,散曲多写漂泊孤独。张养浩1270年生,1329年去世,山东济南人,自小读儒家书,当过地方官,勤恳办事。中年辞职隐居云庄,爱游山玩水,写怀古曲子,后来朝廷召他去陕西赈灾,途中病逝。他的散曲受儒家影响深,关注民生。散曲分小令和套数,小令短小精悍,像独立曲子;套数是同一宫调的组合,能串成故事。这些作品在元代流行,因为通俗,唱起来带劲,推动了文学从精英向大众转变。+更多 2   这两首散曲在元代散曲里头,知名度拔尖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短短几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是名词堆叠,没动词,却画出秋郊荒凉图景,游子孤单远行,思乡之痛直击人心。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也牛,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借潼关景怀古,秦汉宫殿成土,叹王朝兴起时民众劳役重,灭亡时战乱苦,百姓永远受害。这两首结合艺术和思想,景物意象凝练,情感真挚,体现元曲直白优点。马致远那首被称散曲第一,凄美意境无人比;张养浩这首历史感慨深,百姓苦难规律道尽。相比其他元曲,如白朴《天净沙·秋》写秋丰盈,王和卿《醉中天·大蝴蝶》幽默,这些虽好,但知名度稍逊。元曲整体关注度不高,一来通俗,二来成套需表演,现在娱乐多,听戏少。但关汉卿、张可久作品仍值得读,像张可久“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退休生活向往。+更多 2 这些散曲内涵丰富,反映元代社会矛盾,知识分子失意和民众疾苦,艺术上创新,语言活泼,推动文学多样。咱们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广这些经典,通过学校课本和文化活动,让年轻人体会传统文化魅力,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元曲虽俗,却雅在骨子里,接地气,唱出老百姓心声。        

0 阅读:4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