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丈夫整理亡妻遗物时,发现亡妻7年间给一已婚男转账高达93万多,那男的叫

烟雨评社 2025-08-04 14:13:44

浙江宁波,丈夫整理亡妻遗物时,发现亡妻7年间给一已婚男转账高达93万多,那男的叫她“老婆”,她叫人家“哥哥”,丈夫和女儿、岳父起诉,要求男子返还93万余元,另支付5000元财产保全费,男子却说这笔钱是他们做生意的往来,法院一审、二审给出公正判决。 妻子下葬后,丈夫陈统某的世界才算真正崩塌。整理遗物时,一个锁着的抽屉,一部旧手机,揭开了一个长达七年的秘密。从2016年到2023年,妻子陆续给一个男人转了93万多。 手机里的聊天记录更让他窒息。妻子管那个男人叫“哥哥”,对方则回称她“老婆”。那个男人,陈统某在饭局上见过,也是有家室的人。愤怒和被欺骗的痛苦,让他决定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 他和女儿、岳父一起,把那个男人小陈告上了法庭。诉求很简单:返还全部93万余元,并支付相关费用。这钱能要回来吗?能要回多少?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法庭上,小陈显得很从容。他承认收了钱,但一口咬定这是“生意合作款”。为了增加可信度,他还找来一个朋友施某作证。 但这位朋友的证词,基本说了等于没说。他只记得大概在2015年,听两人聊过合作,至于具体做什么生意,一概不知。这种证言,在法律上几乎没什么分量。 法官的目光转向了转账记录本身。两百多次转账,金额忽大忽小,完全没有商业往来的规律。其中一笔刺眼的“520”元,更是戳破了“生意伙伴”的伪装。 更别提,这所谓的“生意”是多么不平等。七年多,妻子项某转过去93万多,而小陈只回转过三次,加起来不到一千块。任何正常的生意,都不可能如此失衡。 所以,法院很快就排除了“生意往来”的可能性。小陈拿不出任何协议、账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只能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事情的性质被清晰地认定为:赠与。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是赠与,丈夫能要回多少?很多人下意识会觉得,顶多要回来一半吧?毕竟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妻子处理自己那一半,好像也说得过去。 这种想法很普遍,但恰恰是本案最大的法律误区。夫妻对共同财产确实有平等的处理权,但这不意味着这个权利是无限的,可以随心所欲,尤其是在用途不当时。 法院的判决依据,是一条看似平常却威力巨大的法律原则:《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简单说,任何民事行为,都不能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在本案中,这笔赠与的目的是什么?是维系一段婚外不正当关系。这种以破坏他人家庭为目的的行为,本身就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德,是法律明确反对的。 因此,法律否定的不是赠与的数额,而是这个“赠与行为”本身。一个从根上就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自始无效”。也就是说,法律不承认这个赠与发生过。 既然行为无效,那财产状态就得恢复到行为发生之前。钱是从夫妻共同财产里出去的,自然就要原封不动地退回来。这跟分一半还是一大半,已经没关系了。 一审法院判决小陈全额返还93万余元。小陈不服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很快就给出了结果: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个判决,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财产纠纷。它用最明确的方式宣告,婚姻中的忠实义务是受法律保护的底线。任何想用夫妻共同财产去挑战这条底线的行为,最终只会落得人财两空。 信源:红星新闻

0 阅读:2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