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次是真的惨,除了我国和朝鲜,基本没有国家还用俄罗斯石油,俄罗斯也没想过自

非常盘点中 2025-08-04 00:37:15

俄罗斯这次是真的惨,除了我国和朝鲜,基本没有国家还用俄罗斯石油,俄罗斯也没想过自己会沦落到这个地步。要知道,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油气,断了油气相当于断了俄罗斯的命。 曾经,俄罗斯石油是全球能源市场的硬通货,欧洲每年吞下数千万吨乌拉尔原油,印度炼油厂也排着队抢购。 可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祭出能源禁运和金融封锁的组合拳,直接把俄罗斯石油逼到了墙角。但现实总比剧本复杂,2025 年 3 月,俄罗斯石油出口量逆势攀升至日均 810 万桶,创下三年新高。这数据背后,藏着一场静悄悄的能源战争。 欧洲确实在加速 "去俄化",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比例,已从 2022 年的 27% 暴跌至 2024 年的 3%。德国关闭了连接俄罗斯的德鲁日巴输油管道,波兰甚至立法禁止任何俄油入境。 但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仍依赖俄罗斯管道原油,2024 年欧盟从俄进口原油 1300 万吨,相当于每天 25 万桶。 欧洲加油站里的柴油,有相当一部分是印度用俄罗斯原油提炼后转口的。 2025 年 6 月,印度日均进口俄油 208 万桶,超过中国成为最大买家,其中 40% 加工成成品油返销欧洲。这种 "曲线救国" 的操作,让欧盟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俄罗斯的应对策略很明确:用价格换市场。乌拉尔原油对布伦特的折扣,从 2023 年的每桶 12 美元扩大至 2024 年的 18 美元。 这种让利直接刺激了亚洲买家的采购热情 —— 中国通过中俄原油管道和海运,每天进口 200 万桶俄油;土耳其 2023 年 11 月进口量达日均 40 万桶,创下历史纪录。 俄罗斯组建了由 500 艘油轮组成的 "影子船队",通过船对船转运和更换识别码,将原油送到规避制裁的买家手中。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5 年 3 月,俄罗斯通过海运出口的原油中,有 60% 流向了亚洲市场。 但降价换市场的代价也很沉重。2025 年 3 月,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同比下降 43%,尽管出口量增加,但每桶收入减少了近 30 美元。美国正在酝酿 "次级关税",威胁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征收最高 500% 的关税。 不过这种威胁对中印这样的大国效果有限,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战略合作伙伴,印度则通过转口贸易赚得盆满钵满,两国都不可能为美国的政治诉求买单。 美国智库 CSIS 测算,若除中印外的所有买家停止采购俄油,全球每天将减少 470 万桶供应,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 100 美元,这对美国通胀将是灾难性打击。 俄罗斯的能源转型也在加速,北极航道的开发成为关键棋子:2025 年,俄罗斯通过北方航道运输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达 3410 万吨,比 2024 年增长 20%。 中国参与投资的北极 LNG 2 项目,三条生产线中的第一条已在 2025 年投产,每年可向亚洲市场供应 660 万吨液化天然气。 这种能源结构的调整,不仅降低了对传统石油出口的依赖,还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透露,2025 年液化天然气出口收入占比已从 2022 年的 12% 提升至 25%。 不过,俄罗斯的能源困局远未结束。欧盟正在讨论将俄油价格上限从 60 美元 / 桶降至 45 美元,若实施将直接冲击俄财政收入。 国内炼油厂也面临难题:2025 年 7 月,俄罗斯宣布全面禁止汽油出口,以应对乌无人机袭击和设备交付延期导致的国内短缺。 国际油价持续低迷,俄罗斯经济部将 2025 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测下调至 68 美元,乌拉尔原油价格可能跌至 56 美元,这将导致能源收入缺口扩大至 4470 亿卢布。 俄罗斯用市场多元化和价格策略暂时稳住了阵脚,但欧洲的彻底脱钩、美国的金融绞杀和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中国、印度等新兴买家的态度,将决定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未来走向。或许正如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成员普什科夫所言:"全球每天 950 万桶的俄罗斯石油供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替代"。 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永远的输家,只有不断重构的利益格局。俄罗斯能否在制裁的夹缝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这答案,或许就藏在北极冰层下的天然气管道里,藏在印度炼油厂的蒸馏塔中,更藏在全球能源市场的每一次价格波动中。

0 阅读:0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