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脾胃病治疗用药原则1. 慢性脾胃病病程绵长,患者常因反复不适长期服药,正如“

美倩谈健康 2025-08-03 20:33:00

慢性脾胃病治疗用药原则

1. 慢性脾胃病病程绵长,患者常因反复不适长期服药,正如“久用药饵,正气已虚”,脾胃本为后天之本,长期受病或药石侵扰,运化功能渐弱,正气早已亏虚不耐攻伐。

2. 此类病症多属虚实夹杂,既有湿滞、食积等“邪”的存在,更有脾失健运、胃阴不足等“正虚”之本,若急于求成用猛剂攻邪——如苦寒泻下祛积、峻烈温燥散寒,反而会进一步损伤本就虚弱的脾胃正气。

3. 脾胃喜温恶寒、喜燥恶湿,猛剂或药性峻烈,易打破脾胃本就脆弱的阴阳平衡,比如苦寒伤脾阳、滋腻碍脾运,导致“正气必受其害”,邪未除而正更虚,加重腹胀、纳差、乏力等不适。

4. 朱进忠老先生提出的“治之以小剂”的理念,恰恰贴合慢性脾胃病的治疗规律:小剂量中药粉剂药性温和,既能缓缓祛邪,又不增加脾胃负担,给正气恢复留有余地。

5. 小剂治疗可精准调和——如用少量健脾药助运化、轻量化湿药除滞,在“扶正”的基础上“祛邪”,避免攻邪伤正的弊端,让脾胃在温和调理中逐渐恢复功能。

6. 慢性脾胃病的核心是“脾胃气虚损、功能失调和”,非一朝一夕可愈,小剂治疗体现“缓则治其本”的思路,通过持续、温和的药力,慢慢修复脾胃的受纳、运化能力,而非追求速效。

7. 长期用药已让脾胃对药物的耐受度降低,小剂可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避免药过病所,使药力更易被虚弱的脾胃接纳、运化,发挥实效。

8. 对虚实夹杂的慢性脾胃病,小剂中药粉剂能更好地平衡“补”与“泻”——补不致滞、泻不伤正,比如少量白术配麦芽,补脾又消食,既扶正气又祛食积,契合脾胃以通为用的特性。

9. 小剂并非药量随意减少,而是基于辨证的精准调控,针对患者虚损程度、邪实轻重,用最柔和的药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体现中医“治未病”中“不伤正气”的核心原则。

10. 慢性脾胃病的治疗关键在“养”而非“攻”,小剂量中药粉剂调理如同细水长流,通过持续呵护脾胃正气,让其自身功能逐渐恢复,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减少复发,这正是对治之以小剂深意的践行。

脾胃虚弱

0 阅读:25
美倩谈健康

美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