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高官预判:中国将在欧美贸易与俄罗斯石油之间做出选择。美国终于露出獠牙,中美

非常盘点中 2025-08-03 14:35:22

乌克兰高官预判:中国将在欧美贸易与俄罗斯石油之间做出选择。美国终于露出獠牙,中美第三轮谈判结果不会无休止重复下去,留给我国的时间实际并不多。况且美国已在加快实施二级制裁的脚步,两相结合之下,我国必须要在经贸往来层面就俄罗斯和美西方阵营二选一,美西方阵营不允许我国两头吃。可以说,现在就看美国推进实施二级制裁的程度如何了,是会马上出台还是关税暂停期后出台实际存在很大差别。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上个月 30 日放话,参议院正在推进针对俄罗斯石油买家的次级关税法案。这个法案的核心逻辑很简单:你买俄罗斯石油,我就对你的商品加税。 按照美国的算盘,这招既能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又能迫使中国在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选边站。乌克兰高官波多利亚克更是直言,中国必须在万亿美元级别的欧美市场和俄罗斯能源之间做个了断。 但中国的外交逻辑从来不是 “非左即右” 的二极管思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 7 月 30 日明确表态:“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美方无权干涉中国的能源采购决策。” 这话的分量不轻,能源安全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容不得外部势力指手画脚。 2024 年前 11 个月,俄罗斯对华石油供应达 9906.9 万吨,价值 574.32 亿美元,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 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度,从人民币结算比例超过 95% 就能看出来。这种战略互信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不是美国关税大棒能轻易撼动的。 再看欧美市场。2024 年数据显示,美国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 11.2%,创 2001 年加入 WTO 以来新低。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下降的同时,与东盟的贸易额却逆势增长。 2024 年前 11 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超 5200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 16%。这种贸易多元化的布局,让美国的关税威胁大打折扣。 美国的次级关税法案看似凶猛,实则存在致命漏洞。首先,法案的实施时间存在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曾威胁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 100% 关税,但具体执行可能分阶段进行。 其次,欧盟的态度至关重要。虽然美欧近期达成关税协议,但欧盟承诺的每年 2500 亿美元美国能源采购被专家认为 “不切实际”。 更关键的是,欧盟内部对制裁俄罗斯石油存在分歧,德国、法国等国家更关注自身能源安全,未必会紧跟美国步伐。 中国应对这种局面的策略早已成型。一方面,通过《反外国制裁法》构建法律防火墙,为冻结美企在华资产、限制特定商品出口提供法理依据。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能源转型。 2025 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已近半数,石油对外依存度从高峰开始回落。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石油需求可能在 2027 年见顶。这种能源结构的转变,让美国的关税威胁逐渐失去着力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 “一带一路” 框架下的能源合作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2024 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 1 吉瓦光伏项目,年发电量可满足 400 万居民用电需求。 在中东,中国与沙特的能源合作从单纯的石油贸易向新能源技术输出升级。这种多元化的能源布局,让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有了更多腾挪空间。 美国的次级关税法案本质上是 “长臂管辖” 的升级版,但历史经验表明,这种单边制裁往往事与愿违。 2018 年美国对伊朗实施全面制裁,试图切断其石油出口,但伊朗通过灰色渠道仍维持了部分贸易。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更强大的抗制裁能力。从稀土出口限制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完善,中国的反制工具箱远比外界想象的丰富。 乌克兰高官的预判,看似精准实则短视。他们低估了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平衡利益的能力。 中国不会因为美国的关税威胁就放弃俄罗斯石油,也不会因为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就牺牲欧美市场。这种 “两头吃” 的能力,恰恰是中国作为全球贸易枢纽的独特优势。 未来的关键,在于美国次级关税法案的实施力度。如果美国真的全面实施 100% 关税,中国可能会采取对等反制措施,比如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精准打击其农业州的政治票仓。 但更可能的情况是,双方通过谈判达成某种妥协,比如美国给予中国一定的豁免额度,换取中国在其他领域的让步。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或许会让乌克兰高官的预判落空。中国不会于欧美贸易和俄罗斯石油之间作非此即彼的抉择,而是将开辟出一条契合自身利益的第三条路径。 正如外交部所言,中国的善意不是无限的,但原则底线也不会轻易动摇。在国际经贸的棋盘上,中国的每一步落子,都在书写着不同于传统大国博弈的新范式。 这场由次级关税引发的风波,终将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注脚。 而中国的选择,将再次向世界证明: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试图用单边制裁迫使他国选边站的做法,都不过是逆潮流而动的徒劳之举。

0 阅读:0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