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侦查员文国才被捕,不料,日军翻译官却对他低语:“别暴露!“没几天,牢

小史论过去 2025-08-03 12:17:59

1944年,侦查员文国才被捕,不料,日军翻译官却对他低语:“别暴露!“没几天,牢房里的一个盐贩子,竟也想帮他越狱,这是为何呢? 文国才出生在安徽农村,早年日子苦,家里靠种地过活。日军入侵后,他亲眼见村子遭祸,就下定决心抗日。1939年,他加入新四军,当了战士,一开始在前线打仗,手里拿着步枪冲锋,消灭过不少敌人。战场上他表现好,很快就转去干情报工作。情报这活儿风险大,他得伪装成普通人,混在敌占区传递消息。1940年后,他在安徽一带活动,建立联络点,帮部队运送情报和物资。五年下来,他经验丰富,避开过好多次日伪军的搜捕,但敌后环境太险恶,每趟任务都得小心翼翼。 文国才的成长过程挺典型,那时候很多年轻人像他一样,从农民变成战士。他在部队里学了不少技能,比如怎么用暗号接头,怎么观察敌情。一次任务,他推着车子走几十里路,把情报藏在车里,顺利交给上级。安徽地形复杂,有山有河,他常常得绕道走,避免被巡逻队发现。他的工作直接帮了部队好多忙,比如提供日军动向,让新四军提前准备。到了1944年,他已经是老资格侦查员,负责维护关键线路,不光传递消息,还得修复被破坏的联络点。 1944年春,日军在安徽周家屯加强扫荡,很多地下点被毁。文国才接到命令,去一家小店铺取东西。他化装成老百姓,进了店铺说出暗号,谁知这是个陷阱。店老板早被抓叛变,帮日伪军设局。伪军冲出来把他围住,绑了押走。他当时就装成无辜平民,乞求饶命。日伪军不确定他身份,就把他带去审讯。审讯室里有日军军官和一个中国翻译官。翻译官上前问话,顺势低声说了“别暴露”三个字。这话帮了大忙,让文国才没被当成要犯。 翻译官这么做,显然是自己人,隐藏在敌营里。他巧妙翻译文国才的话,让日军产生疑虑,以为抓错人了。结果,日军没深挖,就把文国才关进普通牢房,和一群老百姓一起。牢房里有个盐贩子,因私卖盐被抓。他和文国才聊了几句,就同意一起逃跑。两人联合其他人,用简单工具挖墙,挖了几天,趁夜色逃出去了。盐贩子帮忙,可能因为他也恨日伪军,长期受欺压,想找机会跑。 这个事件关键在于翻译官的提醒,要不然文国才可能被严刑逼供,暴露更多情报。盐贩子参与越狱,也显示出普通民众对日伪的不满。那时候,很多人虽不是正式抗日队伍,但也暗中帮忙。文国才逃脱后,没对别人提翻译官的事,怕泄密害了同志。他判断翻译官有自己的任务线,得保护好。整个过程反映出情报工作的复杂,层层掩护才能成功。 逃出牢房后,文国才赶紧回部队,继续干情报活儿。抗战后期,他参与破坏日军补给,帮新四军打了几场胜仗。日本投降了,他回去周家屯找翻译官的下落,四处打听,查档案,但啥也没找到。那人可能转移了,或者在战斗中牺牲了,一直以汉奸身份掩护自己。文国才觉得遗憾,就把这事记录下来,留给后人看。 文国才晚年过得平静,继续讲这些故事,强调那些没留名的同志贡献大。他的经历流传开,让人知道抗日不光是战场,还有隐秘一线。日伪军那些叛变的人,干了不少坏事,害了很多同志,但历史记住了他们的下场。整个抗战,靠无数人默默付出,才赢了胜利。

0 阅读:0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