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的不行来硬的,开始明抢了!非洲国家尼日尔赶走三名中石油高管,吊销中资酒店执照,查封合资炼油厂账户,忘恩负义、鼠目寸光之举必定自食苦果。 2025年3月13日,尼日尔居然下了驱逐令,让中石油、津德尔炼油厂和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三名中国高管48小时内就“滚蛋”,还查封了合资炼油厂的账户,吊销了中资酒店的执照,这哪是正常的政府行为,简直就是明抢啊! 尼日尔的行为毫无道理可言,中石油自 2003 年进入尼日尔,已经在这里深耕了 22 年。22 年间,中国企业在尼日尔投资了阿加德姆油田、毕尔玛油田、尼日尔 - 贝宁原油外输管道、津德尔炼油厂等项目,累计投资约 46 亿美元。 津德尔炼油厂是尼日尔第一家现代化炼油厂,每年加工原油 100 万吨,不仅终结了该国成品油 100% 依赖进口的历史,还直接创造了 400 多个就业机会,间接带动了 3000 多个就业岗位。 更不用说,中企还为当地社区捐赠了 140 万美元,用于改善卫生、教育和生活条件。可尼日尔军政府却以 “薪资差异”“歧视性经营” 等荒唐理由发难,这不是过河拆桥是什么? 说白了,尼日尔军政府就是缺钱了,想通过强硬手段要挟中企多 “贡献”。自 2023 年政变上台以来,尼日尔国库空虚,经济陷入困境。 2024 年,尼日尔军政府曾向中石油借了 4 亿美元救急,承诺用石油抵债。可一年后到了还钱的日子,他们不仅赖账,还倒打一耙,以 “税务稽查” 名义向津德尔炼油厂追缴 1.3 亿美元。 紧接着,又以 “外籍高管薪资过高”“拒绝本地化采购” 为由驱逐中国高管。这一系列操作,分明是把中企当成了提款机。 尼日尔的行为不仅忘恩负义,更是鼠目寸光。中企技术人员一撤,尼日尔的石油产业立刻陷入瘫痪。 津德尔炼油厂停工,油田产量暴跌 80%,输油管道瘫痪,导致尼日尔七成燃油供应中断,柴油价格疯涨,加油站大排长龙,连运货的卡车都趴了窝。 更严重的是,财政收入锐减,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这时候,尼日尔军政府才发现,赶走中企容易,但油井阀门怎么开?设备故障谁来修?技术难题如何解决? 或许有人会说,尼日尔这么做是为了维护 “资源主权”。可维护主权不是这么个维护法。中国企业在尼日尔的投资都是合法合规的,双方签订的合同也是经过多轮谈判达成的。 尼日尔军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驱逐高管,这是对国际法和商业规则的公然践踏。而且,尼日尔所谓的 “资源民族主义”,本质上是在损害本国利益。 没有中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尼日尔的石油产业根本无法运转,更谈不上发展。 再看看尼日尔的 “靠山” 们,美国和法国又做了什么?尼日尔军政府此前撤销了与美国的军事协议,要求美军撤离。 而法国呢,早在 2023 年就被尼日尔驱逐了驻军。这些西方国家在尼日尔困难的时候,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在背后煽风点火,试图从中渔利。如今尼日尔陷入困境,他们也不会真心实意地伸出援手。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外交部多次强调,中方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尼日尔开展合作,但合作必须建立在尊重彼此主权和合法权益的基础上。 中国不是冤大头,不会一边被人欺负,一边还要给人擦屁股。如果尼日尔军政府继续一意孤行,中国可能会采取反制措施,比如暂停其他合作项目,调整对非投资策略。 这场风波是面镜子,照出了尼日尔的真实嘴脸,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底线。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真诚的,是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但中国的善意不是无限的,也不是用来给人当擦屁股的抹布。尼日尔要是想清楚了,真心实意跟中国合作,咱们自然欢迎;可要是还想玩 “两面派”,那就别怪中国不客气了。
软的不行来硬的,开始明抢了!非洲国家尼日尔赶走三名中石油高管,吊销中资酒店执照,
非常盘点中
2025-08-03 11:35: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