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刚说要和中美“争夺国际领导地位”,下一秒就被当着全世界打脸,印媒破大防。 印度这些年确实有点膨胀的资本。2024年GDP增长率7%,2025年预计6.5%,虽然增速在放缓,但依然是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2024-2025财年,印度GDP达到3.55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莫迪政府更是放出豪言,要在2047年前把印度变成发达国家。 不过,印度的经济结构其实挺畸形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0%,而制造业只有可怜的13%,离“印度制造”计划目标的25%差得老远。说白了,印度就是个“虚胖”的瘦子,看着块头大,其实没什么肌肉。 在国际贸易上,印度也有点尴尬。2024年,中国以1184亿美元的贸易额超过美国的1183亿美元,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850.9亿美元,这让印度心里很不爽,总想找点场子。 就在印度雄心勃勃的时候,特朗普政府突然对印度下了狠手。2025年4月,美国开始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对印度征收26%的关税,后来虽然降到25%,但依然远高于之前的2.4%。这还不算完,美国还宣布和巴基斯坦合作开发石油,特朗普更是嘲讽印度:“可以在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后,改为从巴基斯坦进口。” 美国这波操作,让印度媒体彻底炸锅了。印媒认为,这是美国把印度当成了关税战的“头号敌人”。其实,美国这一手是有针对性的。印度一直是俄罗斯石油的第二大买家,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比达35%。美国想通过关税和与巴基斯坦的合作,迫使印度在美俄之间选边站。 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也没闲着。一方面,印度开始多元化石油进口来源,从战前的27个国家增加到40个,阿联酋、沙特、伊拉克等国成了新的重点。印度还新建和升级了十多座炼油厂,总炼能提升到580万桶/日,具备快速切换不同油源的能力。 另一方面,印度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缓解压力。莫迪政府重启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想以此作为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印度还加强了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比如和阿联酋签订了14年的液化天然气合同,和沙特一起建炼油厂。 不过,印度的这些努力效果有限。美国的关税政策已经让印度2024年的净外商投资暴跌至3.5亿美元,创15年新低。“印度制造”计划也面临崩盘的风险,毕竟没有外资的支持,光靠印度自己,制造业很难有大的突破。 在这场博弈中,中印关系的走向也很关键。虽然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印度对中国始终保持着警惕。印媒强调,中印关系的缓和要保持谨慎,因为印度依然将中国视为“对手”。 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小动作不断,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封禁了一堆中国APP,还限制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不过,印度又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业,很多关键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让印度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 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印度的态度也很矛盾。一方面,印度拒绝加入“一带一路”,认为“中巴经济走廊”侵犯了自己的领土;另一方面,印度又推出“南北国际运输走廊”,试图和中国竞争。但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在不给力,这个计划推进得磕磕绊绊。 “印度制造”计划是莫迪政府的招牌,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虽然在国防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国产的“光辉”战斗机开始服役,国防出口也在增长,但整体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 私营企业在国防出口中占比提升到21%,但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而不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印度的基础设施、官僚主义、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是制造业发展的拦路虎。 更尴尬的是,印度的制造业模式越来越像美国,偏向金融和服务业,而不是实体经济。这让美国开始警惕,毕竟在制造业已经被中国压制的情况下,美国不想再让印度在高端服务业上分一杯羹。 印度在中美博弈中一直想扮演“关键中间人”的角色。美国需要印度来牵制中国,中国则希望和印度保持稳定的关系。但印度的野心太大,总想两边占便宜,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很明确:可以合作,但不能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当印度试图在中美之间走钢丝时,美国就会用关税、制裁等手段敲打一下。而中国则通过经济合作,让印度在边境问题上不敢轻举妄动。 未来,印度的国际地位取决于它能否在经济上真正崛起。如果“印度制造”计划一直停滞不前,制造业占比无法提升,那么印度所谓的“领导地位”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中美博弈的加剧,也会让印度在夹缝中更加艰难。 印度想和中美争夺国际领导地位,这本身没什么错,但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经济结构畸形、制造业疲软、外交策略摇摆,这些问题不解决,印度很难真正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美国的一巴掌,算是给印度提了个醒:在大国博弈中,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 印度的路还很长,是继续在中美之间玩平衡,还是脚踏实地发展经济,这是莫迪政府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印度刚说要和中美“争夺国际领导地位”,下一秒就被当着全世界打脸,印媒破大防。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8-03 10:34:15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