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 佩通坦赢了! 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泰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原来的36%大幅下调至19%,这一动作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激起不小的波澜。 泰国作为美国在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伙伴,去年对美贸易顺差达到354亿美元(2024年数据),自然成了美国重点“关照”的对象。 早在今年6月,泰国就紧急组建技术谈判小组,带着增加能源进口、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等“五点提案”赴美谈判,终于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把悬在头上的36%关税大棒换成了19%的“橄榄枝”。 这事儿对泰国来说简直是场生死攸关的博弈。 要知道,美国是泰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年泰国对美出口额达549.6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18.3%。 汽车零部件、橡胶制品、电子设备这些“拳头产品”,一旦被加征36%的关税,在美国市场立马就得涨价三分之一,竞争力直接腰斩。 尤其是泰国的汽车产业,作为全球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每年有大量零部件出口到美国,关税从36%降到19%,相当于每辆出口美国的汽车成本降低了几千美元,这在价格敏感的美国市场能抢回多少份额可想而知。 为了达成协议,泰国也不得不做出让步。根据谈判结果,泰国承诺大幅增加从美国的能源进口,包括原油、液化天然气和乙烷,同时扩大美国农产品准入,像樱桃、苹果、牛肉这些以前受限的产品都要放宽。 泰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泰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就同比增长了27%,其中大豆和玉米的进口量翻了一番。 这种“以市场换关税”的策略,虽然短期内让泰国贸易顺差收窄,但保住了美国这个关键市场,算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对美国来说,这步棋走得相当精明。首先,通过关税杠杆迫使泰国增加进口,直接缩小贸易逆差。 泰国承诺的能源和农产品进口,预计每年能为美国创造数十亿美元的出口额,特别是得州的页岩气和中西部的农场主们,终于盼来了新的市场。 其次,这是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一次示范,向其他贸易伙伴传递信号:只要配合美国调整贸易结构,就能获得关税优惠。 看看同期越南被加征20%关税、柬埔寨被征49%,泰国的19%简直是“优等生”待遇。 最后,地缘政治考量也很明显。泰国地处东南亚核心位置,美国通过贸易优惠拉拢泰国,既能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又能为未来在南海等问题上争取支持埋下伏笔。 不过,美国国内也有反对声音。密歇根州的汽车工会就抗议说,泰国零部件进口增加会抢走美国工人的饭碗。 但特朗普政府显然更看重整体贸易平衡,毕竟美国汽车产业每年从泰国进口的零部件价值超过80亿美元,关税降低后成本下降,反而可能让底特律的车企在全球竞争中更有优势。 这种“牺牲局部保全局”的策略,在特朗普的贸易政策里屡见不鲜。 这事儿在东南亚炸开了锅。越南、印尼这些邻国都盯着呢。越南之前为了避免46%的关税,被迫接受美国20%的税率,还承诺购买150亿美元的能源。 现在看到泰国谈成19%,心里肯定不是滋味。马来西亚智库“民主与经济事务研究所”就警告说,美国这是在“分而治之”,通过差异化关税削弱东盟的团结。 果不其然,东盟4月份还联合声明反对美国单边关税,现在泰国率先“突围”,让东盟的集体谈判筹码大打折扣。更微妙的是中泰贸易关系。 泰国一直是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合作伙伴,2024年中泰贸易额超过1300亿美元,中国是泰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这次泰国增加美国能源进口,可能会减少从中国的煤炭和天然气采购。 不过,泰国也留了后手,在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的同时,还和中国签署了橡胶、水果的长期供应协议,试图在两大经济体之间保持平衡。这种“脚踏两条船”的策略,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从国际贸易规则来看,美国这次操作其实踩了WTO的红线。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美国对不同国家的同类商品应征收相同关税,但特朗普政府却以“对等贸易”为由搞差异化税率。 泰国虽然表面上接受了19%的税率,但私下里已经向WTO提交了申诉,指控美国违反非歧视原则。不过现在WTO的上诉机构停摆,申诉可能要拖上好几年。 泰国商务部官员私下透露,他们更希望通过双边谈判解决问题,毕竟和美国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有意思的是,美国这次关税调整还玩了个“技术活” 行政令里特别提到,泰国必须加强原产地管理,防止第三国商品通过泰国中转规避关税。这明显是针对中国,因为很多中国企业在东南亚设厂,再转口到美国。 泰国海关已经开始严查纺织品、电子产品的原产地证明,要求提供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等详细文件。 对泰国来说,如何平衡增加进口和保护本国产业是个难题。比如泰国的橡胶种植户,虽然出口美国能赚更多钱,但国内轮胎厂却担心美国低价橡胶涌入冲击市场。 政府已经开始对本土橡胶加工企业提供补贴,试图缓解这种矛盾。对美国而言,特朗普的政策向来充满不确定性。
特朗普变招,白宫:8月12日后或恢复24%对华关税,美财长对华摊牌如果把国际政
【1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