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坦桑尼亚高调宣布了 8月2日,坦桑尼亚总统萨米娅出席中企投建的东非商贸物流中心开业仪式上,高度称赞它对当地经济意义重大。 这座由中国威海华坦斥资 1.7 亿美元打造的东非商贸物流中心,把 7.5 万㎡的体量、2000 间商铺,还有海外仓、跨境电商、保税加工全塞进同一栋楼里,活脱脱把 “义乌小商品城” 和 “上海洋山港” 的功能搬到了印度洋西岸。 这座建筑光占地面积就相当于 10 个标准足球场,商铺数量比坦桑尼亚首都最大的传统市场还多三倍。更关键的是,它把原本分散在城市各处的仓储、物流、报关环节全整合到一起。 过去当地商人从中国进货,得先把货卸在港口,再拉到市区仓库,最后分批送到各个市场,光物流成本就占了货值的 20%。 现在货物直接从港口通过专用通道进入商贸中心的保税仓库,商家在楼上选货、楼下报关,当天就能把货发往周边国家。这种 “前店后仓” 的模式,让东非商人采购中国商品的效率提升了 40%。 更绝的是,这里还设了中非商品检测中心,非洲的咖啡豆、腰果能直接在这里完成出口中国的检测流程,省去了往返首都实验室的时间。这种 “一站式服务”,让东非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周期从 45 天缩短到 15 天。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企业为啥要在非洲建这么大的商贸中心?这得看中坦合作的历史脉络。从 60 年前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开始,中非合作就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 9 年是坦桑尼亚最大贸易伙伴,2023 年双边贸易额超过 87 亿美元。但过去的合作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现在要升级到产业链融合。 这座商贸中心就是典型例子:中国企业不仅带来资金,还把成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电商运营模式带过来,帮助非洲构建自己的商贸生态。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被列入了第三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清单。中国信保为项目提供了政治风险保险,这意味着即使遇到当地政策变动,项目也能继续运营。 开业当天,坦桑尼亚财政部长特意提到,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能为当地创造 1.5 万个直接就业岗位,相当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现有零售业岗位的 1/3。 不过,真正让这个项目出圈的,是它对东非贸易格局的重塑。过去东非的商品流通主要依赖肯尼亚的蒙巴萨港,但那里拥堵严重,平均卸货时间要 7 天。 而达累斯萨拉姆港经过中国企业改造后,集装箱吞吐量提升了 60%,现在货物从这里出发,3 天就能到乌干达、5 天到卢旺达。 商贸中心里专门设置了东非国家特色商品馆,乌干达的咖啡、肯尼亚的红茶、卢旺达的手工艺品都能在这里集中展示,形成区域贸易枢纽。 这种 “以商促贸、以贸带产” 的模式,让东非国家看到了摆脱单一资源出口的希望。 回到开头的问题:坦桑尼亚总统为啥这么看重这个项目?因为它打破了传统援助的思维定式。中国企业不是来 “做慈善”,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把中国的产业优势和非洲的市场潜力结合起来。 当非洲商人在商贸中心里用人民币结算时,当东非的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直达中国消费者时,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萨米娅总统在致辞中说的:“这座建筑不仅是商品的集散地,更是中非智慧的结晶。” 当非洲的年轻人在直播间里用斯瓦希里语叫卖中国手机时,当中国的工程师在非洲草原上调试 5G 基站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的成功,更是文明的对话。 这种合作没有附加政治条件,却实实在在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
就在刚刚 坦桑尼亚高调宣布了 8月2日,坦桑尼亚总统萨米娅出席中企投建的东非商
非常盘点中
2025-08-03 08:35: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