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向中国每年出口20亿,都是些什么商品?说句你们不敢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通人估计用不到! 这些商品大多藏在工业链条里,要么是原材料,要么是半成品,跟咱们的日常生活几乎不沾边。朝鲜卖给中国最多的东西,居然是假发。 2023 年,朝鲜向中国出口了价值 11.8 亿元的假发,占总出口额的 57%。这些假发可不是直接戴到头上的成品,而是半成品。 朝鲜工人用手工钩织技术,把头发一根根钩到人造头皮上,这种工艺费时费力,但人力成本只有中国的一半。 这些半成品运到中国后,会在青岛等地的工厂进行深加工,变成高端假发销往欧美市场。咱们平时在商场里看到的假发,可能早就洗掉了 “朝鲜制造” 的标签,变成了贴着欧美品牌的高价商品。 除了假发,朝鲜的矿产资源也是出口主力。朝鲜地下藏着 300 多种矿物,铁矿石储量超 90 亿吨,无烟煤储量 3000 亿吨,菱镁矿储量更是全球第一。 2023 年,朝鲜向中国出口的金属矿产价值约 2 亿元,占总出口的 11%。这些矿石大多以未加工形式出口,比如铁矿石直接送到中国的冶炼厂,变成钢材后用于建筑和工业。 咱们住的房子、开的汽车,说不定就有朝鲜矿石的成分,可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些原材料。 紧接着,朝鲜还向中国出口电力。2023 年,朝鲜向中国输送了 5.36 亿千瓦时的电力,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个月的用电量,金额达 1.57 亿元。 这些电力主要来自鸭绿江上的水电站,通过边境电网输送到中国东北。对朝鲜来说,卖电既能赚外汇,又能平衡国内电力供应。 对中国来说,低价进口电力能缓解边境地区的用电压力。不过,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这些电力来自朝鲜,更不会直接用到。 朝鲜的海产品出口也有一定规模,过去,朝鲜的帝王蟹、板蟹等海鲜通过珲春等口岸进入中国市场,在年货市场上很受欢迎。但受国际制裁影响,2017 年后朝鲜海鲜出口大幅减少。 即便如此,朝鲜海域的冷水环境让海产品品质优良,如今仍有部分海鲜以冻品形式出口,不过这些海鲜大多进入加工厂,变成罐头或即食产品,普通消费者很难直接买到原产自朝鲜的海鲜。 朝鲜的纺织品出口也在增长,2023 年,朝鲜向中国出口的人造毛料价值 5300 万元,占出口总额的 18.5%。这些毛料主要用于制作围巾、手套等保暖用品,但同样以半成品形式出口。 中国企业进口后进行染色、裁剪、缝制,最终变成成品销往全球。咱们冬天戴的围巾、穿的毛衣,说不定就用了朝鲜的毛料,但标签上只会写着 “中国制造”。 或许有人会问,朝鲜难道就没有能让普通人用上的商品吗?其实也有,比如高丽参。朝鲜开城的高丽参品质上乘,在中药材市场上很抢手。 但人参属于高端滋补品,价格昂贵,普通消费者很少直接购买。此外,朝鲜的刺绣、瓷器等工艺品也有出口,但这些商品大多作为礼品或收藏品,普通人接触的机会不多。 朝鲜的出口结构,折射出其经济的特殊性。朝鲜资源丰富,但工业能力有限,加上国际制裁,很多商品只能以未加工或半成品形式出口。 中国作为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既是其原材料的出口市场,也是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基地。这种互补性贸易,让朝鲜的商品以 “隐形” 方式融入全球供应链,却很少出现在普通人的视野中。 这场贸易背后,藏着中朝两国的合作与博弈。朝鲜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技术,中国则需要朝鲜的资源和劳动力。 但朝鲜的出口商品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和低附加值产品,这也制约了其经济发展。朝鲜能否提升加工能力,让出口商品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或许要看其能否突破技术瓶颈和国际环境的限制。 朝鲜的出口清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小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生存之道。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商品,其实是中朝经贸合作的重要纽带。
“中国为什么不跟美国谈关税互免?”——这句话最近在外贸圈被反复追问。答案其实就一
【22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