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关系再好,也不要请这3种人吃饭

“走啊,今晚我请你吃火锅!”这句话在朋友间说得最痛快,但要是遇上某些人,这顿饭可能吃出满肚子气。别以为关系铁就能随便约饭

“走啊,今晚我请你吃火锅!”这句话在朋友间说得最痛快,但要是遇上某些人,这顿饭可能吃出满肚子气。

别以为关系铁就能随便约饭,有些饭局请错了人,比吃错药还难受。

关系再好,也不要请这3种人吃饭。

第一种,吃饭时挑三拣四的主。

这种人往桌边一坐,筷子还没动,嘴先开始挑刺儿。

“这菜太咸了”“肉不新鲜”“摆盘没档次”,活像美食评委下基层。

上回我请发小吃日料,他夹了片三文鱼,刚咬一口就皱眉:“这鱼籽不弹牙,肯定不是当天的。”

我夹了块同款,嚼着挺香啊。

结果他整顿饭都在数落店家不专业,服务员换三次菜都不满意。

最后老板过来赔笑脸,他倒翘着二郎腿说:“早该这样嘛。”

你说这饭吃的,钱花了不说,还被人当冤大头使唤。

更可气的是,他转头就跟别人说“那家店一般般”,合着花钱请他当大爷还得受埋汰。

第二种,光吃不会回请的。

这种人就像单向阀门,只进不出。

我表弟有个朋友,每次约饭都特积极,但结账时准说“忘带钱包”或者“手机没信号”。

刚开始大家觉得偶尔一次没关系,结果三年下来,他愣是没掏过一分钱。

有回我们故意提前AA制,他倒先急了:“咱们关系还谈这个?”

可关系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索取。

更绝的是,他后来还嫌我们小气,说“谈钱伤感情”。感情是相互付出的,不是靠蹭饭维系的。

这种人就像无底洞,你越惯着他,他越觉得理所应当。

到最后,朋友间的情分都成了他的提款机,谁还愿意跟他同桌吃饭?

第三种,聚餐永远不买单的。

这种人比第二种更过分,第二种好歹装装样子,这种是连装都懒得装。

我同事有个饭搭子,每次聚餐都主动挑地方,专挑人均两三百的馆子。

等大家吃得差不多,他要么接电话“突然有事”,要么假装去洗手间,最后结账时永远不见人影。

有回我们留了个心眼,等他走后才结账,结果他转头就在群里骂:“至于这么计较吗?”

更离谱的是,他还在其他场合吹嘘自己“从来不花钱吃饭”。

这种人不是抠门,是算计。

他们把朋友当冤种,把饭局当免费午餐。

时间久了,谁还愿意跟这种只进不出的人来往?

有人可能会说:“都是朋友,计较这些伤和气。”

可和气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妥协。

你请挑三拣四的人吃饭,他嫌这嫌那,你心里窝火;你请不回请的人吃饭,次数多了自己心里不平衡;你请不买单的人吃饭,最后还得自己掏腰包,落得个吃力不讨好。

这些都不是小气,而是基本的社交边界。

真正的朋友,吃饭时会照顾你的口味,回请时会主动买单,结账时会抢着付钱——哪怕最后AA制,至少心意到了。

那怎么避免这种情况?

提前说清楚AA制最实在。

现在年轻人流行“饭前算账”,点菜时就各自扫码点,结账时系统自动分账,谁也不占谁便宜。

要是有人总装糊涂,下次就别叫他。

朋友间相处,最怕的就是“我拿你当朋友,你拿我当傻子”。

那些光吃不会回请的,与其说他们是朋友,不如说是“饭友”——只配在饭桌上见面,别指望别的。

饭局是面照妖镜,照出的是人心。

那些值得请的人,会记得你上次请的客,会主动找机会回请;那些不值得的人,就算你请他吃满汉全席,他也觉得是应该的。

《毛选》开篇就点明: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这道理放到现在也实用。

咱们做事情,得先搞清楚谁和咱一条心,谁是真正支持咱的“友”;谁和咱对着干,是阻碍咱的“敌”。

要是敌友不分,把敌人当朋友,那指定要吃大亏,路越走越偏。

只有把敌友分得明明白白,才能集中力量对付敌人,团结朋友一起干。

这样,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路才能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