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中医看病痛深浅的规律 常听中医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这话道破了疾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就像水流慢慢渗透泥土,病邪在身体里的“扎根”也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刚开始在“经络”,时间久了就会钻进“脉络”。 先说说“初病在经”。这里的“经”,指的是人体的主要经络,就像城市里的主干道,气血在里面顺畅运行。刚生病的时候,病邪比如风寒、风热,往往先侵犯这些“主干道”。你看感冒刚开始,可能就是头痛、脖子发紧、肩膀酸,这是风邪袭扰了头部和颈部的经络;或者肚子疼、拉肚子,可能是湿邪侵犯了脾胃的经络。 这时候的病邪还没“扎稳脚跟”,就像小偷刚到门口,容易赶出去。比如风寒感冒初起,喝点生姜红糖水发发汗,把经络里的寒邪逼出去,病就好了;吃坏东西肚子疼,用点藿香正气水理顺脾胃经络的气机,很快就能缓解。所以“初病”时及时调理,往往好得快。 再看“久病入络”。“络”是经络分出的细小分支,就像主干道旁的小巷子,分布更细密,也更容易藏住病邪。如果病拖久了没好,或者反复发作,病邪就会从“经”钻进“络”里,甚至影响到血液的运行,形成瘀血。 你看有些人,关节痛刚开始只是偶尔疼,后来变成天天疼,甚至关节变形,这就是病邪从经络深入到了关节的脉络;还有人胃痛一开始是饭前饭后疼,时间久了变成整天隐隐作痛,甚至疼的位置固定不变,这可能是病邪入络,形成了瘀血。这时候调理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不能光疏通“主干道”,还得清理“小巷子”里的瘀堵,比如用丹参、红花这类能活血通络的药。 为啥“久病”容易“入络”?因为经络就像气血的“通道”,病邪堵在那里久了,气血运行越来越慢,就像河流长期堵塞会淤积泥沙,经络里的气血也会慢慢瘀滞在细小的脉络里。所以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别拖着,及时处理,别让病邪有机会“钻空子”。 说到底,“初病在经,久病入络”是在提醒我们:对待疾病要“早发现、早调理”。就像家里漏水,刚开始修水管容易,等水渗到墙里、地基里,修起来就麻烦多了。看懂这个规律,就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文中提到的调理思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实践哦。
中老年人要常备的三味中成猛药,疏通血管经络,溶解脑梗血栓中医提醒:血管通畅是
【4评论】【48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