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际广播电台7月25日写道:“北京何必错失欧洲也要与普京绑在一起?” 中国的外交棋局里,中俄关系有其特殊的战略价值。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中国在反对单边主义、推动多极化方面立场高度协同,这种合作是国际格局稳定的压舱石。 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超1900亿美元,能源合作举足轻重。但仅据此称中国“绑定”俄罗斯,则忽略另一数据:2024年中欧贸易额近8000亿美元,欧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欧洲市场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对俄合作。 欧盟近期对华施压,要求中国疏远俄罗斯,本质上是将自身安全焦虑转化为对中国的责任转嫁。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追随美国对俄实施多轮制裁,却因能源依赖反噬自身经济。 冯德莱恩所谓“中国支持俄罗斯削弱欧盟制裁效果”的指责,实则是欧盟难以承受制裁反噬时寻找的外部归因。但中国始终保持中立立场,既未军援俄罗斯,也未加入制裁阵营,其与俄正常贸易完全符合国际法。 中国拒绝选边站的底气,源于其独特的战略定位。在工业领域,俄乌战场上70%的民用无人机、改装卡车依赖中国供应链,但中国始终严守军民两用物资管控红线。 在金融层面,人民币跨境结算扩容为欧洲企业提供了美元之外的避险通道;而在外交上,中国一方面深化与中东、东南亚合作,另一方面对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基建投资,形成“以时间换空间”的欧洲战略。这种多维平衡术,让中国能同时与俄欧保持差异化的合作模式。 欧洲内部对华态度的分化,更凸显了“弃欧联俄”论的片面性。当西欧部分政客炒作“对华依赖风险”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2024年访华明确表态“欧洲需要东方智慧”,东欧多国正通过港口特许权和基建合同换取中国投资。 德国车企担忧失去中国市场之际,中国新能源产业已实现对欧技术超车。这种“政冷经热”的矛盾现状,恰恰说明欧盟对华政策缺乏整体协调性,而中国则凭借市场和技术双优势,在欧陆开辟了灵活的合作空间。 中国对欧洲的终极定位,是“全球多极化的关键支柱”而非博弈筹码。一个碎片化的欧洲既不符合中国利益,也会破坏亚欧大陆平衡——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始终呼吁俄乌和谈,同时反对将经济合作政治化。 说到底,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提问本身,可能就带着点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惯性。国际关系不是小孩子玩“二选一”的过家家,中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完全有能力同时经营与多方的关系。 当欧洲还在纠结“选美还是选中”时,韩国外长赵兑烈早已道破天机:“域内没有任何国家愿在美中之间二选一”。 北京深谙此理,所以既不放弃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也不松懈与欧洲的互利合作——毕竟成年人的世界,本来就可以全都要,关键是怎么要得聪明、要得稳当。 素材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账号 2025-07-21 16:35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7月25日写道:“北京何必错失欧洲也要与普京绑在一起?” 中
沈言论世界
2025-07-26 15:12:25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