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决定长征是非常秘密的,连很多红军高级将领都不知道,但是,白崇禧却提前半年就预

沈言论世界 2025-07-23 14:00:30

中央决定长征是非常秘密的,连很多红军高级将领都不知道,但是,白崇禧却提前半年就预测到了。   那么,白崇禧是根据什么预测出来的呢?   白崇禧的预测并非凭空猜测。他敏锐观察到两个关键因素: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力度空前,投入重兵并采用堡垒战术;而共产党内部正经历严重危机——富有反“围剿”经验的毛泽东被边缘化,实际掌权的博古缺乏军事才能,依赖外国顾问李德的指挥。   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让白崇禧得出结论:红军已呈败象,唯有撤离中央苏区方可保存实力。   更令人叫绝的是,白崇禧连转移方向和时间都算准了。他分析,红军若东进则将陷入大海绝境;北面又有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如此一来,唯一可行的路线便是向南入广东或者向西入湖南了。   至于时间方面,他推断红军必然会选择秋冬之交。毕竟大军行进途中需要沿途筹措粮草,那就必须得等待秋粮收获才行。   果不其然,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西进,此事与半年前白崇禧的预测近乎完全相符。   这一精准预测带来了实际战略效果。陈济棠接纳建议后,旋即与红军秘密接触并达成协议:红军若不涉足广东,粤军便不加阻拦。此举实为自保之举。陈济棠心里清楚,一旦红军进入广东,蒋介石必然会以“剿匪”之名派遣中央军入粤,从而将他的地盘鲸吞。   红军也乐见其成,选择西进避开粤军防区。红军突破前三道封锁线之际,此份秘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崇禧在湘江战役中的举动同样基于精妙算计。当战役白热化时,他突然将防线由南北封锁调整为东西封锁,无意中为红军留出百余里缺口。     表面上看似军事失误,然而实质上却是保存桂系实力的一种策略。白崇禧麾下仅有17个团的兵力,若其全力对红军进行堵截,蒋介石的中央军极有可能趁虚而入广西。   他深谙“唇亡齿寒”之道——只要红军存在,蒋介石就需要桂系协助“剿共”,不会立即对地方军阀下手。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策,彰显出他作为政治军事家的清醒判断。   当然,预测永远存在局限性。若白崇禧当时真的一意孤行,“小诸葛”的英名恐怕要提前三年扫地。   白崇禧能够预见红军长征的成功,其根源在于他对政治格局和人性有着深邃的洞察力。他看透蒋介石“一石二鸟”的计谋:既消灭红军,又削弱地方军阀;也看清红军困局中的唯一生路。   这种能力远非占卜,而是基于对各方实力、利益诉求和历史经验的缜密分析。历史的魅力恰在于此——即便最精准的预测,也终将在复杂局势中接受检验;而真正的高手,永远懂得在预见未来与敬畏未知之间保持清醒。   当我们在史书中读到这段传奇时,不妨掩卷自问:若身处1934年的桂林,能否比“小诸葛”看得更远? 参考来源:1.11.21.31.41.51.61.71.81.91.10白崇禧. 白崇禧口述自传(上)[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3-1: 1-2. ISBN:978-7-5000-9067-0.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