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敌人让杨钦典把白公馆剩下的19名地下党员全部杀了,这时,一个地下党员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7-22 03:34:29

1949年,敌人让杨钦典把白公馆剩下的19名地下党员全部杀了,这时,一个地下党员说:“你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把我们放了吧!” 杨钦典1918年生人,家里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在那个年代,一个穷小子想出人头地,或者说,想混口饱饭吃,路子窄得很。 22岁那年,杨钦典选了条当时看来最靠谱的路——当兵。他不是为了什么主义,也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就一个字:饿。他寻思着当兵能吃饱穿暖,总比在家挨饿强。因为读过几天书,人也长得周正,后来竟然被选去给蒋介石当警卫。这下可好,直接接触到了国民党的权力核心。 但杨钦典心里清楚,自己跟那些达官显贵根本不是一路人。他就是个打工的,谁发饷就给谁干活。1944年,他被军统头子戴笠看中,调去了重庆歌乐山的白公馆,当了个少尉看守排长。 这白公馆里关的,都是国民党眼里的“要犯”,比如写了《红岩》的罗广斌,还有陈然、许晓轩这些硬骨头的共产党员。杨钦典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着这些“犯人”。时间长了,他心里犯了嘀咕。这些人,跟他想象中的“青面獠牙”完全不一样。他们有文化、有理想,待人接物客客气气,就算是跟他这个看守,也从不摆架子。 尤其是罗广斌,一个富家少爷,为了信仰坐牢,还乐呵呵地对他说:“老杨,他们让我写个悔过书就放我出去,我偏不写。” 这种骨气,让杨钦典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他开始偷偷给这些“犯人”行方便,比如延长放风时间,悄悄递个纸条,甚至弄点吃的。他觉得,这些人是好人。 1949年9月,解放大军势如破竹。败退的国民党开始最后的疯狂。一纸密令下来:处决杨虎城将军。杨钦典接到了任务:协助行动。在松林坡的戴公祠,他亲眼目睹了杨虎城将军父子被特务用匕首残忍杀害。 更让他灵魂颤抖的,是杀害杨虎城将军年仅8岁的儿子杨拯中,和秘书宋绮云夫妇年仅9岁的儿子“小萝卜头”宋振中。当时,特务杨进兴让他去解决“小萝卜头”。他伸出手,掐住了那个瘦弱孩子的脖子,孩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里面满是惊恐。杨钦典的手抖得不成样子,怎么也下不去死手。 最后,是另一个特务冲过来,一刀结果了孩子的性命。 血泊中,杨钦典呆若木鸡。那一刻,他心里有什么东西彻底塌了。他只是个想混饭吃的兵,不是一个屠杀妇孺的禽兽。 这还没完。10月28日,陈然烈士被押赴刑场,杨钦典奉命监斩。一路上,陈然高唱《国际歌》,到了刑场,撕掉囚服,拒绝下跪,高呼:“等着吧,国民党反动派,你们的末日就要来到了!” 那种视死如归的气概,再次深深烙在了杨钦典的脑海里。 这两件事,成了压垮他心理防线的最后两根稻草。 时间来到1949年11月27日深夜。重庆即将解放,蒋介石的绝密屠杀令也到了。渣滓洞那边,已经响起了密集的枪声。白公馆的特务头子们要去那边“增援”,临走前,把剩下的19名共产党员交给了杨钦典,命令他:一个不留,全部处理掉! 偌大的白公馆,一瞬间只剩下他一个看守,和19位等待被处决的囚犯。 这时候,罗广斌抓住了这千钧一发的时机。他对着手足无措的杨钦典,说: “老杨,外面的枪声你听到了吗?共产党马上就要解放重庆了!你杀了我们,也难逃人民的审判。现在,只有一条路,你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把我们放了吧!将来我们给你作证,这是你立功赎罪的唯一机会!” 这番话,字字句句都敲在了杨钦典的心尖上。最后,人性中那点仅存的善良和对活下去的渴望,占了上风。 他找到牢房钥匙,塞给罗广斌,又递过去一把铁锤,压低声音说:“楼上警卫一撤,我就跺三下脚,你们听到暗号,就砸开下面的锁,赶紧往后山跑!快!” 没过多久,三下沉闷的跺脚声传来。19名戴着镣铐的革命者,砸开脚镣,冲出牢门,消失在歌乐山的夜色中。 重庆解放后,杨钦典没有逃跑。他揣着一颗忐忑的心,主动走进了市公安局,投案自首。他说:“我叫杨钦典,是白公馆的看守,我来认罪。” 接待他的公安干部都愣了。而此时,已经被成功营救的罗广斌等19人,联名写了一封证明信,详细叙述了杨钦典在最后关头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打开牢门,放出他们的经过。他们信守了承诺:“杨钦典在关键时刻保护了我们19个人,有重大立功表现,功大于过,请求政府对他宽大处理。” 人民政府经过调查,采纳了幸存者们的证词,对他不予追究。杨钦典说,他不想干别的,只想回河南老家,种地。政府给了他路费,让他回了家。

0 阅读:163

猜你喜欢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