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升清则肝失疏泄,胃不降浊则肺失肃降”就抓住了中医治上热下寒的精髓!​​先说

飞翔说健康 2025-07-21 08:21:33

“脾不升清则肝失疏泄,胃不降浊则肺失肃降”

就抓住了中医治上热下寒的精髓!

​​先说 "肝脾升清" 与上热下寒的内在关联: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需靠脾气升清而上输于心肺,肝气的条达疏泄亦依赖这股上升之气的推动。若脾气虚弱,清阳不升,不仅气血生化乏源,更会导致肝气郁滞于中焦 —— 此时上焦因清阳不布而虚火浮越(如口舌生疮、面部烘热),下焦因阳气不达而寒湿凝滞(如腰膝冷痛、便溏肢冷)。临床常见这类患者:晨起口干苦、易长痤疮,却又不敢食冷,食则腹泻,舌淡胖而舌尖红,正是脾虚肝郁、清阳不升所致。调理需健脾升清以助肝气疏泄,如用补中益气汤升提脾气,配伍柴胡、香附疏肝解郁,使肝随脾升而上下气机贯通。

​​​再论 "肺胃降浊" 对上热下寒的影响:胃气通降是推动糟粕下行的关键,肺气得降则能肃清肺热、通调水道。若胃气不降,浊邪上逆,会迫肺火上炎(如反复咽痛、干咳少痰),同时下焦因浊阴滞留而阳气被遏(如小便清长、下肢水肿)。典型如患者上有牙龈肿痛、咽喉灼痛,下有便溏尿频、双腿发凉,舌黄腻而根部水滑,此为胃不降浊、肺失肃降导致的气机逆乱。调理需和胃降浊以助肺气肃降,参考旋覆代赭汤降逆和胃,合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泄热,使肺随胃降而火热下潜、寒湿得化。

​​​上热下寒的本质,是 "脾不升清则肝失疏泄,胃不降浊则肺失肃降",形成中焦痞塞、上下格拒的病理格局。恰如《黄帝内经》所言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中焦枢纽失调,便如交通拥堵般导致上焦虚火亢盛、下焦阳气被困。临床经典方半夏泻心汤,正是以辛开苦降之法调畅中焦:黄连、黄芩清上焦虚热,干姜、半夏散下焦寒湿,人参、甘草健脾和中,更佐柴胡、枳壳调畅肝肺气机,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上热下寒之证自解。

​​​读懂 "肝脾升清、肺胃降浊" 的圆运动规律,便知上热下寒非单纯实火虚寒,而是气机升降失常的 "脏腑交通拥堵"。调理时若一味清热则易伤下焦阳气,单纯温寒又恐助上焦虚火,唯有像疏导交通般:以健脾升清为 "绿灯" 助肝气上行,以和胃降浊为 "红灯" 引肺气下行,恢复中焦枢纽功能,方能从根本上破解上热下寒的困局。需注意的是,中医调理讲究辨证论治,若兼肾阳不足可加附子、肉桂温阳,若肝郁明显可增白芍、郁金疏肝,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面诊后随证加减,方能药证相符。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3
2025-07-21 19:28

中医好历害的抓住了.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有那些呢(守护冰锋、 明月几时有、 呦呵你哪位啊、YANG、梵醒、长青树、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观海听潮、 冷℡夜、在梦里、渡我、 用户15xxx53、AAA、吴国明、 帅蛤蟆、没有昵称)。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