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酒歌(小说)黎敬忠 第一回:拔树腾田栽葡萄产业转型走高端 一

杨森林文化 2025-07-21 08:05:00

贺兰山酒歌 (小说 )黎敬忠 第一回:拔树腾田栽葡萄 产业转型走高端 一九九二年,芦花台园林场经济走向低谷。“大锅饭”的陈旧生产模式,即场里投资搞生产,工人拿工资干活,产品归场里所有的经营方式,导致工人出工不出力、产品收不回来,场里连年亏损,发不出工资。年复一年进入死循环。这种现象是当时社会事业单位的普遍现象。园林场当时主栽苹果,上交产品时整车苹果丢失。干部们白天轮流值班;晚上埋伏在路口抓贼,黑暗中反被自己人一闷棍打倒住进了医院。场部干部雇用职工的蹦蹦车巡逻,遇到偷苹果的车就追。几次较量都追不上。保卫科叫来雇车的司机审问:“咋不追”?“追了,没追上。”“咋追不上?”“车不好。”“盯住是谁的车了?”“没有。这两天眼睛里揉进了沙子,疼得很”。 “算了!”保卫科长贾恩宣厉声斥责道,“我看你就是不想追。一样牌子的车,空车追不上一车苹果?一个队上的车你不认识谁的?” “科长,这活难干。说实话,我也不能追上嘛!吓唬吓唬得了!追上了,我还不叫全队人骂死”?司机委屈地说。 场里有台大型的机械设备,闲置在场部边多年。小偷雇用大车来拉,说是场长同意,职工们帮着找枕木装车拉走。场长出差回来,有人作了汇报。厂长说“没有这回事”,好好的设备,明目张胆地丢了,职工还帮着小偷数钱哩。1992年年终清账,有“今欠到园林场苹果一车。内蒙古”、“调运园林场苹果两万斤。”等没有欠款单位的欠条,等等。凡此种种,职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负责,管理粗糙的现象比比皆是。加上那几年苹果价格下跌,树龄老化,苹果园经营,把人的头都贴大了。天灾人祸,连年亏损。仅仅1993年底决算,当年就亏损170万元。园林场濒临倒闭。 农科院招标承包,调整了场领导班子,王耀忠上任。从1993年起实行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自理;职工联产承包的“一包两自理”责任制度,发挥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然而当年年仍亏损30万元,不过止损140万元。至此,全场累计亏损达到200多万元。我于1995年元月到场里工作,目睹了严峻的生产形式。 陈旧的产业结构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1995年初,园林场开会决定拔除果树,腾地改造,上酿酒葡萄,发展酿酒产业。走全新的路子。 有人质疑:苹果园和苹果树是国有资产,要从账面上消除国有资产是件犯法的事情。王耀忠说:“犯法我来犯”。我说:“上级调账我去协调”。党政联席会议意见一致,报上级核准。场里由张小波副场长专项负责腾地。 春天的园林场,拖拉机开进了苹果园。拴好钢丝绳,把苹果树一棵棵地拔了出来。一时间,机器声隆隆,职工们把经营了三十年的果树给挖了,心痛地抹眼泪。拔出来的果树卖给木炭开发商。腾出了苹果园,把土地平整出来,深翻晾晒,改良土壤。 到了秋天,院里支持30万元钱,我们派张小波副场长走法国考察酿酒葡萄的种植生产,并引进了赤霞珠、品丽珠、梅鲁辄世界流行的三大优质酿酒葡萄品种种条,运回来后低温储存。到了春节期间开始了温棚育苗,等待翻过年春天定植。 农科院作了项目的主导,促成了园林场与宁夏民族化工厂酿酒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的投资合作。一时间,新项目开发红红火火。 春节期间,园林场腾出塑料大棚,进行营养袋育苗。由于科学指导、精心管护,苗木出苗整齐。三月份大田定植。留3米机耕道,拉线挖坑,整整齐齐。合作方给葡萄种植户发工资,工人们领工资干活,积极性空前高涨。4月5号,西干渠开闸放水,职工们在承包的葡萄地浇水,精心地呵护着幼苗的成长。 王厂长对我说:“黎书记,我们干了件大事,项目是选对了,不过,也有担心”。 “干红酒的时代快要来临了”。我是党务兼行政副职,是从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调过来,了解一些酒类发展趋势。当时有专家给国家领导人讲健康课,说干红酒、黑木耳等六类食品常吃,能软化血管,可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还说欧洲人均年消费12公斤干红葡萄酒;我国人均消费还不到半斤。说欧洲人心脑血管病的犯病率远远低于亚洲人,就是经常喝干红干白葡萄酒所致。这些论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要知道,我们开创的是前所未有的事业。酿酒葡萄的引进,以及干红干白葡萄酒的生产,当时还没成气候。而且园林场是种植业为主,要开发葡萄酒,是跨界经营。跨界经营像求神,一不中签气死人。初登门槛试天下,母猪拱土找窖门。葡萄酒开发,没有多大的确定性。 “酿酒葡萄是没有零售市场的。酿酒葡萄颗粒小,不像鲜食葡萄适口,市场上能卖”,王厂长说,“玉泉营前几年葡萄酒没效益时,秋天干脆不摘葡萄了,放在地里冬天结成冰疙瘩,后来还开发了一款冰红、冰白葡萄酒”。 (未完待续)

0 阅读:0
杨森林文化

杨森林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