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对俄摊牌,俄乌冲突将迎大结局? 特朗普突然转变态度,要和普京 “摊牌”,甚至扬言要对俄罗斯下 “最后通牒”,难道俄乌冲突要迎来大结局了? 2025 年 7 月 14 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一改之前对俄罗斯的温和态度,公开表达对普京的不满,称与普京的通话 “毫无意义”,并直言每次通话结束后,俄军就会对基辅等大城市发动空袭。 这一言论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政策的重大调整,此前的 “暧昧态度” 宣告终结。 特朗普此次提出的 “对俄强硬” 政策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发出最后通牒,威胁若 50 天内俄乌无法达成和平协议,将对俄罗斯及其贸易伙伴征收 100% 的惩罚性关税;二是启动 “北约埋单” 的武器输送机制,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系统,其中包括承诺 “数日内” 将爱国者导弹系统送往乌克兰。 特朗普执政初期,试图通过减轻对俄制裁,换取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让步,以实现结束乌克兰危机的目标,甚至称泽连斯基为 “无选举的独裁者” 。 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远超预期,双方不仅未能停火,冲突还呈现蔓延失控的态势。2025 年 6 月,联合国数据显示,当月冲突中的平民伤亡达到三年来的峰值,死亡 232 人,受伤 1343 人 。 面对这一局面,特朗普从 4 月开始对俄罗斯的态度逐渐转变,从呼吁俄方 “停止攻击”,升级为对普京的 “愤怒指责”,此次的关税威胁和军援举措,更是表明其谈判路线的彻底失败。 在军援方面,特朗普的新政策看似一举多得。他宣布向北约提供 “最顶尖武器”,并要求欧洲承担全部费用。 德国、芬兰、丹麦等八国已启动采购程序,形成了 “美国军工企业生产装备→北约盟国支付账单→武器经北约协调入乌” 的 “有偿援助” 链条。 这一做法既让美国军工企业获得了新订单,如美国陆军将爱国者导弹采购目标大幅上调,潜在订单价值超 13 亿美元。 又通过军事援助,促使北约国家履行 6 月北约峰会中,国防开支占 GDP 5% 的承诺,加速资金回流美国军工复合体 。 同时,美国以 “协调者” 身份,规避了直接冲突风险,牢牢掌控对乌军援主导权。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对此评价称,美国此举 “纯属生意” 。 然而,特朗普的这些强硬举措,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仍充满疑问。从经济制裁角度看,俄罗斯早已被排除在 SWIFT 系统之外,能源贸易也转向本币结算。 目前美俄年贸易额仅 35 亿美元,占中俄贸易额的比例不足 3% ,100% 的关税威慑,对俄罗斯经济的实际影响有限。 即便推动更激进的制裁法案,对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产品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在执行上也面临诸多难题。 一方面,脱离 SWIFT 系统后,追踪俄罗斯能源交易变得极为困难;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反制,导致连锁反应。 在军事援助上,虽然承诺向乌克兰提供 “爱国者” 等先进武器,但美国自身 “爱国者” 系统早已因俄乌冲突和中东冲突而捉襟见肘。 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 3 套 “爱国者” 系统,乌克兰在冲突中,不但有 “爱国者” 发射器被俄军摧毁,拦截导弹储备也消耗巨大 。 此外,“爱国者” 拦截导弹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尽管美国计划大幅增加采购量,但短期内难以满足需求。 从国际反应来看,美国将和平进程压缩为 50 天倒计时,以关税和武器输出替代外交努力,这种做法引发了诸多质疑。 “全球南方” 国家看到美国对乌克兰战略资源的索取和对其主权决策的干涉,对美国所谓 “基于规则的秩序” 更加警惕。 欧洲国家被迫承担军费,乌克兰为获取军援,不得不出让更多战略利益,这使得美国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信誉不断消耗。 俄罗斯方面,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明确表示,任何对俄方设置条件甚至最后通牒的企图均不可接受,如果外交途径行不通,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将继续,这一立场 “不可动摇” 。 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特朗普通话后,虽声称 “高效合作实现和平”,但实际上乌方在军事和经济上对美国的战略依附进一步加重。 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政策的转变,虽然看似强硬且来势汹汹,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重重困难,无论是经济制裁的效力,还是军事援助的可行性,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27国还是谈崩了,眼见普京不买账,特朗普改口,泽连斯基高兴得太早了。欧盟第18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