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天助,自助者也....刷朋友圈,总看到不少人吐槽、抱怨。从吐槽老板不作为、

智远行业评论 2025-07-19 11:32:54

也说说天助,自助者也....刷朋友圈,总看到不少人吐槽、抱怨。从吐槽老板不作为、上级不给力,到说环境太差、机会没了、行业不行了……各种声音都有。 我能理解,天气热、压力大、市场变化快,谁还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我想说:抱怨是成本最低的逃避,也是效率最低的抵抗。 五年前,我开始做博主时,自媒体早就不是什么红海了,甚至蓝海都算不上;平台流量被几个头部账号牢牢掌控,新人几乎没什么机会。 算法还不像现在这么透明,内容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涨粉慢、变现难,很多人做一两个月就放弃了,和我同期入局的同行,80%在半年内就退出了。 他们离开的理由五花八门:看不懂平台规则、写内容太卷、粉丝涨得太慢……最后几乎都归因到一句话:环境太差了。 我当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写内容当成一种兴趣坚持了下来;没想到一做就五年;回头一看,验证了一个特别反常识的道理:看起来早就饱和甚至“凉透”的领域,反而藏着新的机会。 我们常常有个误区,把外部环境当成决定成败的关键。 同行做砸了,我们就说“行业标准太乱”;用户流失了,我们就怪“用户太难搞”;其实说白了,这些归因背后,往往是我们对自身能力边界的一种逃避,我们没办法承认自己做的不好。 商业本质,从来都是「价值创造」和「价值交换」。 而这两件事的前提,是要躬身入局,真正深入到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去钻研、去实践、去拿结果。 为什么这两年我反复强调“躬身入局,弄脏自己的手”?因为我越意识到:变量始于自身。环境、对手、规则这些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但可以决定自己投入多少、深到什么程度。 其次,行业一乱,很多人就开始吐槽,但只要稍微动脑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有没有改进的空间? 往往就能发现,混乱背后藏着机会。 第三,别人的失败,是跳板。当看到别人做得不好时,别急着批评,而是问自己一句:我能不能在他们的基础上做得更好? 以前上班时,我经常吐槽领导不行;后来做内容,又开始吐槽别人做得烂。但后来发现,这些吐槽是无效情绪输出。 领导不行,他还在位;别人内容做得很烂,人家照样涨粉。所以,如果觉得别人不行,那就自己来干,做出点东西来;如果自己干不了,就闷声多学习。 问题在于:千万不要给自己带一个高帽,觉得可以指点江山,到头来会发现,自己还没真正入场。 最后我还想说句:抱怨声音越大,往往说明真正躬身做事的人越少,而这,恰恰是实干者的机会。此前老板经常说:天助,自助者也。

0 阅读:0
智远行业评论

智远行业评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