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9年,司马迁被绑在冰冷的木头架子上,衣服扒得精光,行刑的匠人手起刀落,司

历史趣闻社 2025-07-18 14:04:11

公元前99年,司马迁被绑在冰冷的木头架子上,衣服扒得精光,行刑的匠人手起刀落,司马迁由男人变成了一个阉人。妻子柳倩娘心疼的直流眼泪,之后她的选择,至今令人唏嘘落泪。 柳倩娘把丈夫接回家时,长安城的雪下得正急。司马迁蜷缩在马车角落,像株被霜打蔫的枯草,往日里总爱跟妻子说史书典故的嘴,此刻闭得比城门还紧。她没哭也没劝,只是默默把新做的棉衣裹在丈夫身上,那布料特意选了最柔软的绢,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 夜里司马迁发起高热,说胡话时攥着她的手腕喊“父亲”。柳倩娘就着油灯,把公公司马谈临终前的嘱托又念了一遍:“余先周室之太史也......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烛火在墙上摇晃,映得司马迁苍白的脸忽明忽暗,她突然发现丈夫鬓角不知何时添了白发。 第二天柳倩娘起了个大早,带着司马迁最爱的毛笔去了集市。当铺老板见她递来陪嫁的玉镯,咂着嘴说:“这物件儿,换不了几卷竹简啊。”她咬咬牙又摘下耳坠:“都当。”攥着换来的碎银往回走时,路过绣庄看见新出的蜀锦,摸着料子就想起丈夫伏案写作时,常把袖口蹭得发亮。 打那以后,柳倩娘白天去大户人家浆洗衣服,晚上就着月光缝补。有次不小心扎破手指,血珠滴在司马迁写废的竹简上,晕开一片红。她慌忙擦拭,却听丈夫突然开口:“别擦,留着吧。”那是受刑后司马迁跟她说的第一句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倩娘学会了编竹简。她把司马迁写好的竹简按年份捆扎,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区分。春去秋来,家里的竹简堆得比人还高。有时她半夜醒来,见丈夫还在烛火下书写,就轻手轻脚热碗小米粥,在旁边静静看着。 有人劝她:“你守着个废人,后半辈子可怎么过?”柳倩娘低头纳鞋底,针脚又快又稳:“他写的是千年的事儿,我得帮他把这事儿做完。”渐渐地,长安城文人圈都知道,太史公司马迁有个贤内助,不仅照料起居,还能帮着整理典籍。 当《史记》初稿完成时,柳倩娘的眼睛已经有些花了。她摸着泛黄的竹简,突然想起刚嫁进司马家时,司马迁带她逛书库,说要写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书。那时他眼里有光,如今这光,都融进了这五千多片竹简里。 后来司马迁带着《史记》进京,柳倩娘留在老宅照看。她把丈夫的书房收拾得一尘不染,窗台上始终摆着新鲜的艾草——那是司马迁说驱虫最好的草药。有人问她后不后悔,她望着满院的竹简笑了:“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陪他写完了这本书。” 柳倩娘用半生光阴,在司马迁最黑暗的岁月里,点起了一盏不灭的灯。这段藏在史书夹缝里的爱情,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用最朴素的相守,让《史记》的字字句句都浸润着人间温情。正是有了这样的贤妻,一部煌煌巨著才得以穿越千年,至今仍在诉说着历史的温度。 出处:本文为作者根据历史背景原创撰写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