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印度申奥可能是中国的阳谋。 奥运可不是谁想办就能办的,那可是全世界都在看着的“大考”——无论场馆、交通、安保甚至小到志愿者服务,都要按最高国际标准来。 印度的确有通过主办奥运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地位的愿望,毕竟这是一场世界关注的大秀,但问题是,庞大人口和复杂社会结构、本身基建就有短板,再加上安全和治安压力,很难说申办投入的资源就能带来社会整体福祉提升。 经济压力还在其次,更考验的是一个国家自上而下的治理能力,和细致落实的社会管理水平。 假设印度执意申奥,首先就是天文数字的投入,然后要一点点修场馆、铺设施工、完善交通,再加上传统上社会治理难度就高,可能动辄就要面对舆论压力甚至是国内外负面报道的考验。 东京奥运就因为疫情、安保等因素舆论起伏不小,搞不好的话,原本寄望用来展示形象的盛会,有可能反倒成了硬伤。 这些年世界各地申奥潮水退去,不少国家变得更谨慎,正是因为奥运背负的风险和现实困难不少,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现在还没做好一起对接国际要求的准备——无论财力还是管理,还是基础设施,只要出一个硬伤,就能让全世界聚光灯下放大来看。 反过来再看中国,我们已经有了多次大型赛事组织经验,北京奥运、冬奥会、亚运会等等,场馆、交通设施、安保体系几乎都做到了顶级水准,也经受住了最苛刻的国际检验。 哪怕今后有新的申办,硬件和管理基本就是随时可以调兵遣将,而如果中国此时“支持”印度申办,无形中其实就是给自己减少难度,把压力转到印度这一方。 因为印度一旦真正动手申奥,就等于自愿把有限的国家资源、财政和社会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一件大事上,城市改造、场馆建设、配套升级都是笔巨大的账,搞不好还会牵一发动全身,把本来能用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的预算挤压出去。 中国则可以继续用自己的优势稳扎稳打,教育、科技、现代产业继续发力,两国本来也有一定的竞争和对比关系,印度一旦被申奥牵制,难免影响它跟中国在其他领域的竞争节奏,这就是聪明地“借力打力”。 所以支持印度申奥这件事,看似是成全别人,其实更像是让自己稳坐渔翁之利,短期内的风光容易让人头脑发热,但真正的考验和挑战总要到后面才能显现。 用巧妙的方式把资源倾斜压力、舆论风险转嫁给别人,让自己专注发展,这正是大智慧,谁最后真正笑到最后,其实从一开始就有迹可循。
印度这是怂了?居然公开向中国服软!一名印度政策界人士坦言:印度如今的处境非常艰难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