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合理吗?”一男婴在诊所离世,父母获赔88万,结果律师拿走55万代理费!父母:“我文化水平低,事后才意识到代理律师骗了我!”代理律师:“双方确定了,但对方反悔!”法律人士:“收费比例达62.5%,远超合理范围!” 事件的起因是,韦先生夫妇的孩子因身体不适,被带到家附近的一家诊所接受治疗,但在服用了诊所开具的药物后,孩子不幸夭折。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们认定诊所需要为此事承担责任,并提出了赔偿要求,但这一诉求遭到了诊所的直接拒绝。 为了给逝去的孩子讨一个说法,韦先生夫妇从此踏上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维权之路。 他们不断地向有关部门投诉,并将此事诉诸法庭。 在耗费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和精力之后,他们等来的却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判决结果——法院仅判决诊所赔偿两万元。 这个数字,与他们所承受的丧子之痛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也让他们的维权之路陷入了僵局。 就在他们感到身心俱疲、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事情在2022年6月出现了转机。 心有不甘的韦先生选择了继续向上投诉。 就在第二天,他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律师的电话,对方正是后来引发争议的代理律师邓某。 邓某在电话中明确表示,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们处理这起复杂的案件。 起初,韦先生心中充满了警惕,他担心这又是一个骗局,对方只是想骗取律师费。 似乎是察觉到了韦先生的顾虑,邓某表现得信心十足,他向韦先生承诺,自己对赢得官司有很大把握,并且可以采用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也就是法律行业内所说的“风险代理”。 简单来说,就是前期不收取任何费用,等到案件有了结果,成功拿到赔偿款之后,再按照约定的比例支付报酬。 这种“先办事,后收费”的方式,对于当时已经无力承担更多诉讼成本的韦先生来说,无疑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这意味着他可以将维权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律师的专业能力上,而自己暂时不用承担任何经济风险。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先生与邓某的律所签订了代理协议,将这起案件全权委托给了他们。 在律师的介入下,案件的进展确实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原本仅判赔两万的局面被彻底扭转,经过一系列专业的法律操作,最终为韦先生争取到了高达八十八万元的赔偿款。 但当这笔巨款到账,韦先生还没来得及从这迟来的正义中获得一丝安慰时,律师便拿出了当初签订的那份协议。 上面的条款让他瞬间从云端跌落谷底——律师一方要从中拿走五十五万元作为代理费。 这个数字让韦先生无法接受,他认为这笔钱是用孩子的生命换来的,是用来弥补整个家庭创伤的,现在却有近三分之二要进入律师的口袋,这无论从情感上还是常理上都说不通。 他事后向媒体表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在签订协议时,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条款意味着什么,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信任和托付。 直到最后看到具体的分配数额时,他才恍然大悟,感觉自己可能被一种精心设计的话术和合同条款所蒙蔽了。 而对于这起纠纷,代理律师邓某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他坚称,这起案件并非韦先生所理解的那么简单。 他强调,根据最初的司法鉴定,韦先生的案子本应只能获得次要责任的赔偿,金额会非常有限。 正是通过他们律师团队的专业努力,才成功地将案件定性为主责赔偿,将金额从一个很低的水平提升到了八十八万。 邓某认为,关于五十五万元的律师费,是事先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并且双方共同确认过的,韦先生是在看到远超预期的赔偿结果后心态失衡,单方面地反悔了。 而根据一些法律专业人士的分析,本案的代理模式确实符合风险代理的特征,但高达百分之六十二点五的收费比例,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合理的范畴。 他们认为,即便律师在案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此高的收费也有违律师行业的职业道德和初衷。 在与律师沟通无果后,韦先生向广州市律师协会提起了投诉,但声称迟迟未收到明确回复。 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于媒体,希望借助舆论的力量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事件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公众的看法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一部分人对韦先生的遭遇深表同情,认为律师的行为无异于在别人家庭的伤口上撒盐。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律师,认为这是契约精神的体现,韦先生不应“过河拆桥”。 笔者认为,法律服务不应成为一场零和游戏,律师在追求合法利益的同时,更应坚守职业伦理的底线,尤其在面对弱势群体时,应给予更多的善意和清晰的告知。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湖北日报
闻所未闻!赔偿88万,律师费55万!男婴在医院离世,家长获赔88万,家长本以为
【256评论】【81点赞】
shark
不就是欺负老实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