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女兵谢楠因私自开枪为牺牲的战友送行而被取消战功和入党资格,20年后,谢楠带着957朵玫瑰花重返烈士陵园,用花朵铺满整个陵园,献上她感人至深的战友情。
主要信源:(红色文化网——真实的“芳华”在这里:女兵谢楠的老山情怀!)
1995年清明节,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飘起红雨。
937支玫瑰在石碑间绽放,鲜红花瓣盖满青灰色台阶。
卖花的农妇追着放花的女人劝说:"祭烈士该用白菊呀!"
穿旧军装的女人只是摇头,掏空钱包带走了所有红玫瑰。
看守陵园的老兵后来对人感慨:"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玫瑰,还都是红的。"
女人叫谢楠,原本该是功臣。这故事得从收音机说起。
八十年代初,云南前线卫生所里常飘着酒精味。
护士谢楠刚给伤员换完药,战友赵勇搓着手凑过来:"楠姐,跟你商量个事儿。"
这湖北小伙想给老家的父亲买台收音机:"老爷子就爱听个京剧,眼瞅着过七十大寿。"
说着展开手掌,五张皱巴巴的纸币沾满汗渍,"还差十五块。"
谢楠犹豫着掏出十块钱军饷。
那是攒着买卫生用品的钱。
赵勇捏着钱蹦跳的背影,成为谢楠最痛的记忆碎片。
后来才知道,赵勇爹常年咳血下不了炕,村里年轻人参军后,老人在太阳底下一坐就是整天。
没等赵勇攒够钱,开拔命令突然下达。
1984年春,中越边境炮火连天。
这里边有段恩怨:五十年代咱们省下口粮援越抗法,谁曾想人家翻脸比翻书快。
仗着有苏联撑腰,越南兵往咱们的橡胶林架机枪。
老山前线猫耳洞里,谢楠收到父母的诀别信。
两个老知识分子连夜坐火车来营地,却是给女儿披上件红毛衣:"家里窗台那盆山茶开得正好,等你回来赏花。"
4月28日总攻发起时,红毛衣早被血浸成褐色。
谢楠冒着炮火拖下第五个伤员时,听见土沟里有猫叫似的呻吟。
十七岁的小战士双腿炸得只剩碎肉,见到卫生员却笑出酒窝:"姐姐唱个歌吧?"
当《一条大河》飘过战地救护所,整排担架都在哽咽。
那天三等功申报表送到团部,同时抵达的还有赵勇阵亡的消息。
他为抢救连长踩中地雷,遗物里留着几张存够买收音机的钱。
胜利返乡的列车载着哭声进站,谢楠却背着处分离开军营。
就在追悼会上,她朝着赵勇墓连开三枪。
枪声惊落满山松针,也震碎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多年后北京家中的梳妆柜里,转业证和金灿灿的三等功奖章中间,永远隔着十五元钱买不到的距离。
94年深秋,谢楠翻着《解放军报》的手突然发颤。
副连长遗孀王桂梅的求助信登在角落:"女儿脑瘤手术费差十三万。"
这位当年为掩护战友牺牲的山东汉子,女儿如今躺在济南医院等钱救命。
谢楠取出全部积蓄冲到邮局,汇完款发现收据上的数字正好是937。
麻栗坡所有烈士的人数。
这个巧合让她连夜敲醒丈夫:"咱们搬到云南去。"
搬家前夜,丈夫在旧书箱底翻出褪色的信封。
那是赵勇老家亲戚十年前辗转寄来的:老人临终前攥着收音机不放,反复叨念这"高科技"是儿子孝心。
谢楠颤抖着拆开信纸,地址栏赫然写着"麻栗坡县民政局转交"。
陵园花岗岩墓碑排到山腰,第396号碑前堆满祭品。
谢楠放下两个花圈,一个写着"赵勇弟姐带收音机来了",另一个挂在副连长碑前:"闺女手术很成功"。
最后打开鼓囊囊的蛇皮袋,九百三十七朵玫瑰依次点亮青石阶。
暮色里像条缓缓流动的血河,又似红绸覆上冰凉的石棺。
看守陵园的老兵扫花瓣时嘟囔:"城里人真怪。"
直到看见红玫瑰间夹的卡片:"替赵勇送给所有没收到玫瑰的兄弟"。
沾着露水的卡片背面,是谢楠用钢笔描的收音机,刻度盘定格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戏曲频率。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