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陈霸先,缢杀王僧辩,钟山之战击败北齐,称帝立国 这位陈霸先,可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早年在吴兴乡下当里司,说白了就是个管户籍的小吏,每天跟田埂上的泥巴、农户的鸡毛蒜皮打交道。 谁能想到,这个踩着草鞋走乡串户的汉子,后来能在南朝的乱世里杀出一片天地? 他身上那股狠劲,大概是从底层摸爬滚打里练出来的——见过饿殍遍野,才知道安稳有多金贵;挨过有权人的白眼,才明白手里没力量连腰杆都挺不直。 侯景之乱前,陈霸先还在岭南当个不起眼的太守。 建康城被叛军攻破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带着兵清剿当地的俚族叛乱。 换作旁人,或许会觉得“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可他连夜召集部将,磨亮了刀枪:“梁室倾颓,百姓遭难,咱们这些吃军饷的,不能眼睁睁看着江山被乱贼糟蹋!”就这么带着三千岭南子弟,一路向北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生生从广东打到了江西,队伍越打越壮,成了平定侯景之乱的主力之一。 也就是在平乱路上,他遇上了王僧辩。 那会儿王僧辩已经是梁朝的名将,带着荆州兵东进,俩人一见面就投了脾气。 陈霸先佩服王僧辩用兵沉稳,王僧辩欣赏陈霸先作战勇猛,好几次在军帐里对着地图推演战术,不知不觉就聊到天亮。 侯景被剿灭时,俩人并肩站在建康城楼上,看着残垣断壁里慢慢升起炊烟,还拍着肩膀说要一起辅佐梁朝复兴。 那时候的兄弟情,是真刀真枪里拼出来的,比金石还硬。 可权力这东西,最能腐蚀人心。侯景死了,梁朝的皇位成了香饽饽。 王僧辩想立北齐扶持的萧渊明,觉得能借北方势力稳住局面;陈霸先却认死理,非要立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觉得这才是正统。 俩人在朝堂上吵翻了天,王僧辩大概觉得自己资历老,说话硬气:“北齐兵强马壮,咱们刚打完仗,硬碰硬没有好下场!”陈霸先却红了眼:“向蛮夷低头,咱们这些年流血打仗算什么? 保不住祖宗基业,还有脸见天下人?” 猜忌一旦生了根,昔日的兄弟就成了眼中钉。 陈霸先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总琢磨王僧辩的心思:立萧渊明,是不是想借北齐的势压过我? 手里握着建康兵权,是不是早把我这“兄弟”当成了绊脚石?乱世里,心软的人活不过三天。 555年那个秋天,他没打招呼,带着精兵从京口连夜渡江,直接闯进了王僧辩的府邸。 史书里一句“缢杀之”,藏着多少曾经的情谊破碎的声响? 王僧辩到死可能都想不通,那个曾跟他一起啃干粮的兄弟,怎么会对自己下死手。 杀了王僧辩,陈霸先的麻烦才刚开头。 王僧辩的旧部不服,北齐趁机派兵南下,号称十万大军,直逼建康。 那会儿陈霸先刚稳住阵脚,手里兵力不足,粮草还凑不齐,建康城里人心惶惶,都觉得这下要完了。 可他偏不信这个邪,把家里的财物都拿出来赏给士兵,光着膀子在阵前喊话:“北齐想占咱们的地盘,抢咱们的妻儿,今天要么把他们打回老家,要么咱们战死在钟山脚下!” 钟山之战打得有多惨烈? 士兵们饿着肚子拼杀,陈霸先亲自挥刀砍翻冲在前头的北齐将领,身上的铠甲被鲜血浸透,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 北齐兵没想到这支刚经历内讧的队伍这么能打,粮草被截断,退路被堵住,十万大军愣是被打得溃不成军,哭爹喊娘地往北逃。 这一战,不仅保住了建康,更打出了陈霸先的威望——乱世里,拳头硬才是硬道理。 两年后,陈霸先在百官的拥戴下称帝,建立陈朝。 有人骂他弑“友”篡位,有人赞他乱世枭雄。 可你看他称帝后的作为: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他大概是记得自己当小吏时见过的疾苦,知道江山不是靠杀戮得来的,还得靠百姓的日子过好了才能坐稳。 从乡野小吏到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一生都在“拼”。 拼过乱贼,拼过盟友,拼过强敌,最后拼出了一个王朝。 只是那把缢杀王僧辩的绳索,终究成了他历史上抹不去的印记。 权力面前,情义有时候真的轻如鸿毛,可支撑一个人走到最后的,或许不只是狠劲,还有那份不想让天下再乱的初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一代枭雄——陈霸先,缢杀王僧辩,钟山之战击败北齐,称帝立国 这位陈霸先,可不是含
历史萌乐站
2025-07-17 00:17:13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