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南突然搞了个大动作,从2026年7月开始,河内市中心区域要全面禁止燃油摩托车通行,消息一出,当地摩托车车主瞬间炸了锅,街头巷尾全是讨论声。 咱都知道,越南满大街都是摩托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辆,那场面,跟咱国内电动车大军似的,可摩托车虽说方便,问题也不少。 就拿空气污染来说,越南环境监察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河内PM2.5年均值都两倍于国家标准了,摩托车尾气排放可是贡献不小,再加上交通拥堵,河内市机动车都850万辆了,摩托车占了730万辆,市中心那几条路,一到上下班高峰,堵得水泄不通。越南政府估计也是被逼急了,才下了这么个狠招。 不过,越南这一禁摩,可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污染和拥堵问题,往深了说,这是人家在为未来的国际经贸规则和碳关税壁垒做准备呢,现在全球都在搞碳中和、净零排放,越南要是不赶紧转型,以后在国际贸易上可能得吃大亏。 就像他们2023年出台的《国家环境保护计划》和《2050年愿景》计划,就明确了绿色能源转型的路线图,到2040年要逐步限制、直至停止燃油车与燃油摩托车的生产、组装与进口,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关乎国家未来生存竞争力的战略决策。 那越南这么一搞,中国该怎么办呢?咱先别急着慌,其实这里面藏着不少机会。 首先中国的电动车企业可算是迎来了一个大市场。 越南现在摩托车保有量4500万辆,电动化率才9%,这意味着啥?意味着未来电动车的需求缺口巨大啊,而且越南政府也挺给力,不仅推出以旧换电计划,给居民提供低息贷款和补贴,还对电动车企业提供税费优惠,鼓励扩产和建充电桩。 这政策支持力度,跟咱国内当年推广电动车的时候有的一拼。 咱中国的电动车企业也没闲着,早就开始布局越南市场了,像雅迪、爱玛这些品牌,早就带着智能电摩杀进去了,硬生生撕开了日本巨头固守30年的防线。 雅迪在北江省建了超级工厂,年产能200万台,还针对越南多山地、多雨的气候,研发了防水等级IPX7、续航200公里的山地战神系列,直接击穿了日本企业的技术护城河,爱玛也不示弱,跟越南便利店、加油站合作建充电桩,还推出电池租赁方案,让越南消费者用起来更方便。 这些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产品和技术,还带动了越南本地电池、电机制造和售后维护的产业链建设,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除了电动车企业,中国的绿色技术和基础设施投资也在助力越南转型,就拿河内首条轻轨,吉灵—河东线来说,是咱中国中铁六局承建的,2021年运营以来,分流了不少摩托车流量,缓解了拥堵,还让越南人体验到了安全、舒适、环保的新型出行方式。 这中国方案的高效和性价比,在越南算是得到了直接验证,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多这样的合作项目。 不过,中国企业在越南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年中国摩托车就因为低价竞争、质量不过关,被日本品牌反扑,市场份额从80%锐减到1%,现在电动车虽然势头不错,但也得吸取教训,不能再走老路。 像台铃集团,在越南建了4万平方米的智造基地,年产能35万辆,还把国内成熟的研发技术和制造体系带过去,逐步构建越南本土的制造、售后和产业链标准。这种本地化的策略,就挺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另外越南政府对中国企业还是有点提防之心的,就说比亚迪吧,直到2025年7月才进入越南市场,之前建厂的消息也是迟迟没下文,还有越南本土品牌VinFast,虽说没啥核心技术,但背后有政府支持,还想在电动车市场分一杯羹。这就提醒咱中国企业,在越南得更注重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不能光靠价格优势。 再往大了说,中越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空间还很大,像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越南太平大学合作的中国—越南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就培养了不少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还开发了适合越南的教学标准和课程。 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既能提升越南本地的技术水平,也能为中国企业培养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 中国企业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在技术、品牌和本地化上多下功夫,说不定能在越南市场打出一片新天地,而且这也能为中越在绿色能源和环保领域的合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实现互利共赢。你觉得呢?
越南拼了!中国上不上?最近,越南政府放大招,据越南多家媒体报道,首都河内市宣布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