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果然不简单,被特朗普征收关税后,向美国讨要战时指挥权。 特朗普突然宣布对韩国加征25%关税,这招"贸易大棒"甩得倒是干脆,可刚上任一个月的韩国总统李在明却没按套路出牌。这位在野党出身的新总统没有急着和美国打口水仗,反而先把前任尹锡悦送进了拘留所。 这招"先内后外"的组合拳打得漂亮,尹锡悦被拘可不是简单的政治清算,首尔中央地方法院认定他涉嫌伪造戒严文件、删除加密通话记录等多项重罪,甚至派无人机挑衅朝鲜制造紧张局势。 李在明借着司法程序,既顺应了民众对"紧急戒严"事件的愤慨,又瓦解了保守派势力根基,更绝的是,他在尹锡悦案审理期间火速推动《内乱特检法》,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前总统幕僚和军方高层,彻底斩断保守派反扑的可能性。 收拾完前任,李在明转头就跟美国玩起了"一揽子交易"。 特朗普要求韩国把驻韩美军费用提高到100亿美元,还威胁要扩大关税范围,李在明却直接甩出"战略自主"这张牌,可以增加对美投资、采购能源,但必须同步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这个连文在寅都没啃下来的硬骨头,李在明竟敢在关税谈判中当筹码。 所谓战时指挥权,就是战争状态下韩国军队的最高决策权,自1950年以来,韩军指挥权一直攥在美军手里,连演习方案都得华盛顿点头。 李在明在竞选时就承诺要收回主权,如今借着特朗普施压的契机,提出用经济让步换取军事自主,把皮球踢回给美国,要么继续加税两败俱伤,要么让渡指挥权换取韩国市场准入。 最妙的是李在明的"双面棋局",他一边跟美国谈指挥权,一边悄悄调整对华政策,上任后首次外交通话虽然打给特朗普,但紧接着就派外长访华,明确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还重启中韩半导体合作谈判。 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平衡术,既避免尹锡悦时期过度亲美引发的外交危机,又为关税谈判增加筹码。 不过李在明的算盘也有风险,美国对指挥权移交态度暧昧,表面松口实则想让韩国独自承担朝鲜核威慑的成本。一旦指挥权到手,驻韩美军可能以"战略收缩"为由削减驻军,韩国安全风险陡增。 更麻烦的是国内保守派,他们把李在明的司法改革称为"夺权阴谋",甚至联合在野党抵制战时指挥权谈判。 但李在明显然早有准备,他一边推动拆分最高检察厅,把调查权和起诉权分给不同部门,削弱保守派控制的司法系统,一边宣布投资50万亿韩元发展自主国防,重点部署"玄武-5"巡航导弹和"铁穹"防御系统,这种"内修制度、外强军备"的策略,既堵住保守派的嘴,又为指挥权移交后的国防自主铺路。 最值得玩味的是李在明的经济手腕,他顶着财阀压力推出120万亿韩元刺激计划,给低收入家庭发消费券、建80万套保障房,同时要求大企业把30%新员工名额留给30岁以下青年。 这种"劫富济贫"的政策,既拉拢了中间选民,又为应对关税冲击储备了内需动力,当三星、现代抗议时,他直接甩出"青年雇佣配额制",把企业利益和民生绑定,让财阀哑巴吃黄连。 现在的韩国政坛,李在明就像在下一盘多维棋局,用司法改革稳固基本盘,拿指挥权谈判牵制美国,靠务实外交平衡中美,以经济刺激对冲关税冲击,这种把危机转化为机遇的能力,比尹锡悦的"价值观外交"高明得多。 他抓住了特朗普"美国优先"的软肋,当关税威胁遇到主权博弈,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未必愿意在两个战场同时开战。 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会改写东北亚政治版图,如果李在明真能在2028年前实现指挥权移交,韩国将成为首个从美国手中收回战时指挥权的盟友,而他的"实用主义外交",也可能为其他国家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提供新范式。 但正如韩国媒体所言,李在明的钢丝舞才刚开始,稍有不慎就可能掉进保守派和美国设的双重陷阱,这个出身底层的"平民总统",能否在关税战和主权博弈中笑到最后,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李在明果然不简单,被特朗普征收关税后,向美国讨要战时指挥权。 特朗普突然宣布对
元昊聊文化
2025-07-16 15:49: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