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廖昌永对妻子说:“我妈七十多岁了,还有糖尿病,我想接她来一起住,可她是农村人,怕你接受不了。”妻子淡淡回应一句话,让廖昌永心情复杂难言。 歌唱家廖昌永心里,一直装着件揪心事。 他那住在四川农村的老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了,年纪大了不说,还一直受着糖尿病的折磨。 特别是当年廖昌永父亲因病早逝后,母亲一个人咬着牙拉扯大四个孩子,早已落下了一身的病根。 如今孩子们成家的成家,远走的远走,老太太一个人在乡下,身体不好又孤单,做儿子的越想越放心不下。 廖昌永是个孝顺儿子。他现在是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在好几个顶尖的国际声乐大赛中都拿了头奖,舞台上风光无限。 这些年更担起了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重任。 这些耀眼的成就背后,有太多难以忘怀的苦日子。 当年家里穷得叮当响,母亲为供他读书,愁得差点白了头。 他想考音乐学院,可家里连学费都拿不出来。 急得老母亲没法子,只能硬着头皮抓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去求老师,那份心酸和恳切,让老师实在不忍心,这才破例答应免费教他音乐。 家里的几个姐姐,为了帮着减轻负担,也都是早早出嫁。 嫁出去后,就算常惦记着接济娘家,来回跑动也不方便,老母亲在乡下,越发显得孤零零的。 廖昌永能有今天,除了母亲的辛苦,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恩情来自他的妻子王嘉。 王嘉家境富裕,是个名副其实的富家千金。 两人刚认识那会儿,廖昌永家里穷得很。 王嘉看着他努力求学又生活窘迫,总想帮一把。 那时手头宽裕,不时拿出些钱来塞给他,十块二十块的给。 这在当时,对廖家来说可是笔不小的生活费。 可廖昌永骨子里要强,总觉得受之有愧,常常不好意思收下。 更难得的是王嘉的父母,他们知道女儿认准了廖昌永,更清楚他的家境清贫,非但没有半点嫌弃的意思,反而催着两个年轻人早点把婚事办了。 这份心胸和接纳,让廖昌永既意外又感动,深深烙在了他心里。 那时还在上学的廖昌永,因为出身穷,内心总有种说不出的自卑。 他最怕班上同学丢了东西,尤其是丢了钱。 只要一发生这种情况,总感觉周围同学的目光有意无意都转向他,那种滋味真是又窘迫又难受。 所以他下定了决心,只有拼尽全力,出人头地,才能在音乐这条路上真正站稳脚跟。 在大学里埋头苦学的那段日子,虽然免不了受些委屈,但他明白自己没有退路。 就是靠着这股志气和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再加上幸运地遇到了欣赏他的恩师,廖昌永才一步一步走上了国际声乐的最高领奖台。 这些荣誉,是多少家境优越的同行望尘莫及的。 功成名就的廖昌永,从未忘记家人的付出。 成名后对嫁出去的姐姐们力所能及地帮衬,更是一心一意地对妻子王嘉好。 他心里清楚,没有母亲当年的含辛茹苦,没有妻子一路的信任,包容和暗地里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廖昌永。 如今日子好过了,他和王嘉有了自己温暖的小家。 但看着母亲在乡下拖着病体,孤单度日,这份担忧和牵挂却日益沉重起来。 于是,廖昌永鼓起勇气,想和妻子商量把母亲接来同住。 话未出口,他心里却存着不小的顾虑。毕竟王嘉从小在优渥环境中长大,生活习惯截然不同,而自己的母亲只是个没念过什么书的农村老太太。 他很在意妻子的感受,也尊重她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怀着这份忐忑,他终于开口询问妻子的想法。他说:“你是富家千金出身,从小生活环境好。我妈一辈子在农村,大字识不了几个,人也老土了。现在她身体又不好,年岁也大了,我想把她接来和我们一块儿住,就不知道……不知道你心里能不能接受?” 廖昌永原以为妻子可能会犹豫一下,没想到王嘉立刻接过了话头:“你怎么早不跟我说这事儿呢?”王嘉的语气里满是坦荡和理解。 她告诉丈夫,其实自己心里也一直惦念着乡下的婆婆,早就想过开口把老人接来身边照顾。 只是她也有自己的顾虑,怕婆婆习惯了农村的根,不适应城里生活,也怕自己提出来,反而让婆婆觉得为难添了乱。 所以夫妻俩,一个担心对方不适应,一个顾虑婆婆不适应,两边都把话压在心底,谁都没主动挑明。 听了妻子这番心意,廖昌永又是欣慰又是自责,心头真是五味杂陈,觉得自己这个当儿子的太不孝,关心得实在太晚。 他喃喃地对王嘉说:“是我做得不够好,没早点懂得你的心意。母亲这些年太不容易了,现在身体不行了,我这做儿子的才想着接到身边来照顾。早知道你也挂念着,我早该和你商量的。” 王嘉自然很乐意,她早已为人母,深知做母亲的不易,更理解丈夫心中的这份孝心。她安抚丈夫放心,照顾婆婆的事有她在呢。 后来,当廖昌永决定暂时退出热闹的流行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时,很多人感到意外。 其实对于他这样拥有深厚艺术造诣的歌唱家来说,那样的通俗音乐舞台,在艺术理念上确实和他有些不搭。 但他作出这个决定,更主要的是想将更多宝贵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特别是照顾好母亲。 什么名啊利啊,都不如一家人守在一起实在。
一天,廖昌永对妻子说:“我妈七十多岁了,还有糖尿病,我想接她来一起住,可她是农村
烟火阑珊歌婉转
2025-07-16 09:52: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