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温知意
跳出常规看世界
跟着知意观天下
美国又伸手了,这次是拉丁美洲的“老熟人”——委内瑞拉。
就在特朗普政府放出狠话,暗示将对委内瑞拉动用军事力量,并授权中情局开展秘密行动之后,局势一度剑拔弩张。

马杜罗政府四面楚歌,经济崩溃、民生困顿、国际制裁压顶,眼看着就要顶不住了。可就在西方媒体等着看“剧本”下一幕时,我国外交部一句“三个反对”打破沉默,彻底打乱了美国的算盘。
这四天的沉默,不是退让,而是蓄力。现在出手,正是时候。
老套路重演,美国的“干预病”又犯了特朗普在公开讲话中称,“必要时将对委内瑞拉采取军事手段”,这句话看似强硬,实则早有预谋。紧随其后,有消息传出,中情局已获授权,在委内瑞拉内部开展秘密行动。这些所谓的“非公开战略”行动,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老一套——搞情报、扶反对派、制造混乱。

想想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哪个不是从“秘密行动”开始,最后演变成烂尾的军事泥潭?阿富汗20年,耗资上万亿美元,换来的是喀布尔机场的混乱撤军和全球的质疑声。
更重要的是,地理不站在美国这边。委内瑞拉超过一半的国土是热带雨林,无人机容易迷航,重型装备难以推进,信息战效果打不出去,这不是北约的欧洲战场,更像是一个泥潭。
如果真打,后果真的美国承受得了吗?现在拉丁美洲多国早就看清了美国那一套,不再甘心做“后院”。一旦战火点燃,整个地区的反美情绪可能会像野火一样蔓延,连带着美国在美洲的影响力都要打折扣。
我国终于发声,一锤定音三句话在美国高调威胁之后,我国外交部在四天后做出回应,态度明确,立场坚定。
三句话,掷地有声:一是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二是反对破坏拉美地区稳定;三是反对单方面过度执法。
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对美国行径的正面回应。什么意思?就是你美国不能想打谁就打谁,也不能把别人的国家当试验场,更不能逮着一个借口就搅局。

这三条,其实就是把美国的“惯用套路”拆了个底朝天。换句话说,我国虽然话不多,但每一句都直指要害。
马杜罗政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第一时间求助的就是我国和俄罗斯,说明什么?
说明两个国家信得过,靠得住。
这一次,美国本想快刀斩乱麻,结果没想到刀还没出鞘,乱麻已经被另一张网罩住了。
俄罗斯反应极快,普京政府通过非官方渠道派出雇佣兵支援马杜罗政权。虽然不是正规军,但这种“灰色支援”在外交和军事博弈中,分量不轻。

还有另外一方面,伊朗也正在向委内瑞拉提供帮助。这三国的联动,不是军事同盟,却胜似战略合作。它们构建起一个“反干预网”,让美国的单边行动变得更难下手。
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不是临时拼凑,而是建立在过去几十年外交基础上的长期积累。尤其我国在南美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和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在多个领域都有合作——这种信任,是美国永远换不来的。
从伊拉克的虚假情报,到阿富汗的仓皇撤军,美国的“自由”包装纸早就被撕得七零八落。如今把这套老剧本搬到委内瑞拉,观众早已不买账。
我国这次的表态看似简短,却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为马杜罗政府稳住了阵脚,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另一种声音,一个不同于霸权逻辑的选择。

美国今天敢对委内瑞拉动手,明天就可能换成古巴、尼加拉瓜,甚至远在亚非的某个小国。这种“谁不听话就打谁”的逻辑,早该被抛进历史垃圾堆了。
问题是,美国真的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说一不二的“世界警察”了吗?
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越是试图用武力解决政治问题,最后越是陷入无解的僵局。而现在的委内瑞拉,可能正是美国霸权逻辑的又一次试金石。
这一次,美国真敢打,结局真的只有一个——自食其果。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 毛宁:中方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