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协定》的首要目标,是 全球长期气温目标,即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
2024 年,全球首次突破了《巴黎气候协定》中的第一级阈值:升温1.5摄氏度,但是根据统计方法,必须要连续几年都表现出升温1.5摄氏度,科学界才能确定。
最近德国气象局修正了气象学方面的统计方法。因为过去的地球平均气温趋势线采用的是基于几十年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线性拟合。由于近年来环境测试温度数据非常丰富,而且变化曲率开始显著偏离趋势线方向,于是他们改为采用曲线拟合的方式。采用新的统计方法,根据2025年上半年的温测数据,气温实际上平均上升了 2.5 度。
其实无论是多少摄氏度,2025年注定将是一个全球热浪年。欧洲开始了今年夏季第一轮热浪,并且已经经历了今年早些时候长期干旱的影响。德国许多州都发布了用水限制,尤其是德国东部、南部和西部的当局已限制使用来自湖泊、水井和河流的公共用水。
放在千年的尺度,其实全球的冷暖有一定的规律,目前全球暖化的趋势到底是不是人类活动是唯一原因,其实还有一定的争议。但是人类活动会加速这一过程,本身是没有疑问的。其实人类并不需要惧怕气候变化趋势本身,惧怕的是气候变化的速率。因为剧烈的气候变化会带来极端天气频发,以及在人类完成气候适应的基础建设之前,与基础设施完全不匹配的气候现象对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