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为何淬炼出“中国心”?孙玉良:一场危机下的民族觉醒】
我们观察到一种现象,中美关税战如火如荼淬炼出团结一致的“中国心”,上上下下都支持中国政府强硬反击美国的对华关税战,就连一些原来的亲美专家也改变了论调。在大是大非面前,爱国成为唯一的主旋律。一位过去以亲美立场闻名的学者讲:“过去我们总在讨论如何避免激怒美国,现在该思考如何让美国学会尊重中国”,这个瞬间,折射出中美贸易战中国社会思潮的深刻嬗变。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关税大棒,非但不会击溃中国经济,让中国民众产生畏惧心理,反而在太平洋西岸点燃了民族精神的燎原之火。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历史让我们得到“投降没有出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教训。中华民族历史上曾遭遇过N次国家和民族危机,投降主义者往往会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一个也没有好下场。从南宋的秦桧跪像一千年也得不到原谅,到抗日时期大汉奸汪精卫成为卖国绥靖的代名词,无一不证明这个道理。中国的国歌是怎么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到这样的时刻,就会唤醒中国百年耻辱的历史记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伊始的抗美援朝战争,还有林林总总的丧权辱国条约,都会像放电影一样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呈现。从1993年银河号事件到1999年南联盟使馆被炸,从2018年贸易战到2022年芯片封锁,一直到现在的特朗普对华关税战高潮,每次危机都成为民族精神的淬火石。特朗普越是刺激中国,越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在危机面前觉醒。以史为鉴,中国人认识到在西方的丛林法则面前,唯有自立自强才是唯一的出路。
第二,中国的“韬光养晦”政策不再适用于当前形势,发展的势头已不被世界认同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知道,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奉行的是埋头发展的“韬光养晦”政策。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低头,是为了有朝一日抬头。现在中国继续奉行“韬光养晦”政策有用吗?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按军事实力来看,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存在了;按科技实力看,中国的嫦娥六号已经到了月球背面取回月壤了,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已与国际空间站并驾齐驱了,科技战阴云下,中国研发投入呈现爆发式增长,在量子科学、6G等高端科学领域领先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跪拜美国等于前功尽弃,因为美国是希望中国停滞这种发展势头,不允许中国站到金字塔尖的。特朗普制造的关税壁垒催生了中国“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社会共识,没有美国的极限施压,我们产生不了这样的共识。某知名国际关系学者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曾在2016年预言“中美夫妻论”,如今在其《大国博弈新思维》著作中却宣称:“当对方执意要拆房子时,修修补补的绥靖政策只会加速灾难”。
第三,恢复汉唐雄风是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文化自信。马斯克曾说,中国的崛起在中国人看来只是恢复历史上的正常地位。汉朝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唐朝的“万国来朝”,宋朝的世界第一GDP,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存在,中美关税战既让中国人感受到了危机,又刺激中国人开始恢复这种历史辉煌记忆。中国在小米加步枪的时代都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何况是现在呢?我们没有理由在美国的威胁下投降。中国的许多企业家在美国的关税压力下,思想已经转型,“以前总想着怎么压低成本,现在知道没有核心技术永远受制于人”,这种思想蜕变故事正在北上广深等中国发达地区不断上演。美国的技术封锁清单,反成了中国研发人员的创新路线图。 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曾说:“当我们不再需要证明什么,真正的文化自信就诞生了”,英国《经济学人》指出:“中国年轻一代正在用世界语言讲述东方故事”,大疆创始人汪滔说:“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在温室里长成的”,从某种角度说,我们得感谢特朗普,正是他发起的关税大战,让每一个中国人开始觉醒,他无愧中国人给他起的“川建国”江湖绰号。
今天的中国,既有五千年底蕴沉淀的从容,又有改革开放锤炼的韧劲。当14亿中国人真正觉醒,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成人礼。正如故宫城墙历经六百年风雨依然巍峨,经此一役的中国,正在危机中铸就新的精神长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此一战,许胜不许败。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敢于“亮剑”,中国必将被美国逼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强者。
时光之峰
孤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