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年,曹操在宴会上看见了儿媳的穿衣打扮,心里泛起了一丝波澜,本想着忍一忍,最终却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来人啊,把崔氏给我拖下去处死。”对此情形,曹植整个人都不好了,难以置信的望着自己的父亲,他张了张嘴,本想为妻子求情,却还是没能吐出一个字。 曹操并不是一个铁面无情的人,对待自己以下犯上的儿子都可以选择原谅,但是对待自己看似“实无大错”的儿媳,为何这般强硬? 事情驳回到当天上午,因为有宫宴需要前往,于是,崔氏早早就开始起床梳妆,她出身很好,从小也是锦衣玉食的被供养大,出嫁之后,这样的习惯也没有改变。 虽说当时天下推行节俭之风,但这样的风气尚未对这些富贵人家造成多大的影响,崔氏也并不在意。 她只知道,这次的宴会排面很大,很多大人物都会去,于是,她便认为自己一定不能给夫家丢脸,却不曾想,却因此丢了命。 在观礼之时,曹操登高台,下面众人皆摆好礼仪,就在他抬头朝台下望去的时候,就看到了一抹亮丽的颜色,在人群中尤其扎眼。 等整个宴会结束,曹操生气的说:“如今平民百姓都快吃不起饭了,你竟然还如此铺张浪费,这是不把天下百姓放在眼里,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呀,理应重惩。” 跪在下面的崔氏梨花带雨的哭诉,可还是被人架着往外拖走了,回去之后,她很快就被处死了。 期间,曹植当然诚惶诚恐的来到父亲面前说好话,但仍然无济于事,曹操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用此事来敲打这个“鲁莽”的儿子。 那个时候,立储之事在即,当时很多人都在猜测到底谁才会是下一任接班人,而曹操本人也十分纠结。 当然,随着他与一些大臣交谈过之后,便决定培养曹丕,除此之外,朝堂中的风气也有所偏向。 但自持有能力的曹植哪里能甘心这样的选择,其实曹操也很宠他,所以,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他进行敲打。 曹植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铺张的人,反而十分节俭,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很高,为人又聪明,很得喜爱,但是文人气太重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他可以成为一个好儿子,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君主。 曹植在之后也干过一些“糊涂事”,比如:公然把曹操的话当耳旁风,在曹操的雷点上蹦迪。 另一方面,曹操这也是在敲山震虎,这只“虎”便是崔琰,那个时候,曹操已经对他产生不满了。 当时,在立储的时候,曹操请了很多人来商量,其中就有崔琰,按理说,这个崔琰和曹植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他却意外的没有支持曹植。 要说毒士贾谊提议“立长”,这是十分合理的,可这话从崔琰的嘴里说出来就变味了。 甚至还将自己的态度摆在了明面上,而之后,而他的刚直也成为曹操忌惮他的原因。 在加上后来政敌的污蔑,崔琰也果真被处死,当然这些都是后世的猜测,具体想法谁都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曹操做出的事情都不会是表面之意,而且这件事也有夸大之嫌。 毕竟他城府极深,着装这样的“小事”可以敲打,可以处罚,但罪不至死,违制与否都是他的一句话,其动机背后一定有更深的政治考量。
公元192年曹操占据兖州。兖州名士边让痛骂曹操是太监之后,令他勃然大怒,派人诛杀
【10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