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军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破译出越南的电报,但是电报内容却让所有人大吃一

文山聊武器 2025-04-15 00:33:49

1988年,我军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破译出越南的电报,但是电报内容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只见电报上写着:“本部队在一个月不到的时期里,竟然有31名官兵被中国军队的狙击手夺去了性命......估计这些子弹极有可能是出自一人之手。” 向小平,1966年出生在四川南充南部县太华乡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六个兄弟姐妹,他排老三,日子过得紧巴巴。父亲是解放战争的老兵,身上带着伤疤,常讲些战场上的事儿。小时候听多了这些,向小平心里早就种下了当兵的念头。1984年,18岁的他背上包,离开田间地头,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79师263团。 刚进新兵连,他和其他小伙子一样,天天扛着背包跑圈,汗水把军服都湿透了。射击训练开始时,他成绩一般,子弹老打偏,可他不服输。训练完别人休息,他还留在靶场练,慢慢摸出了点门道。后来,他找到团长魏来国请教。这位老兵眼神犀利,据说当年枪法了得。魏来国没多说,直接示范了个姿势,向小平看在眼里,暗下决心要练出名堂。 为了当上顶尖狙击手,向小平下了狠功夫。早上天没亮,他就端着枪站在靶场,汗水流进眼睛也不擦。别人聊天时,他拿枪管挂砖头练臂力,胳膊酸得抬不起来也不停。冬天冷得要命,他裹着薄军大衣趴在地上练卧姿,手指冻僵了照样扣扳机。一次次调整,一次次开枪,靶子上的弹孔终于集中到靶心。战友们都看傻了,这小子咋变得这么厉害?到团里考核时,他射击成绩冲到前几名,总算出了头。 1988年,中越边境老山地区又打起来了。越军侦察兵老往我方阵地上钻,想摸清情况。我军指挥部决定派个狙击手去39号高地堵他们,任务给了向小平。当时他才22岁,却已经枪法出神入化。上了高地,他找好位置,开始盯着敌人动静。 战斗没几天就来了。越军一队人偷偷摸过来,他看准时机,一枪干掉领头的,紧接着又收拾了第二个。敌人乱了套,可他稳得很,换个位置继续打。一周后,他躲在石头后面,连放倒三个爬坡的家伙。不到一个月,他开了31枪,打死30个越军,还有一个重伤跑了。越军侦察计划彻底泡汤,后来我军截获的电报里,他们自己都懵了,说这31条命估计是一个人干的。指挥部看到情报,乐得不行,这小子真给力。 向小平的事迹传回部队,表彰大会就在老山前线开了。他穿着旧军装,胸前挂上“战斗英雄”的奖章,底下战友鼓掌鼓得手都红了。他的名字在前线传开了,连后方伙夫都知道有个22岁的小伙子让越军头疼。那次授勋,他拿了一等功,部队里老兵都说,这年轻人给27军争了光。 这31条命的事儿听着夸张,但真不是吹牛。那时候老山地形复杂,越军仗着熟悉地势总搞偷袭,向小平靠的就是硬本事。他不是天生神枪手,全靠平时一点点攒出来的准头。这战绩不光是数字,更是敌人眼里的一根刺。 1990年代,向小平退役了,但他没闲着,转身去了海关缉私局。战场上的那股劲头他一点没丢。第一次出任务,他在码头查货,风吹得脸疼,手里却攥着工具不放。后来他跟同事埋伏在仓库边,抓走私犯,查了一堆违禁品。多年下来,他跑遍边境和港口,干的还是保家卫国的事儿。 他这辈子没啥大富大贵,可从战场到缉私一线,干的都是实打实的事儿。战友们聊起他,总说这家伙退役了还那么拼,跟当年扛枪时一个样。

0 阅读: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