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这个世代相传的妙方,存好了,我只发一次! 我自幼随父亲采药行医,记得

小吕谈养护说 2025-04-14 21:46:06

肝囊肿——这个世代相传的妙方,存好了,我只发一次! 我自幼随父亲采药行医,记得他常念叨:中医手里攥着山,方子藏着海。 这话不假,单说这肝囊肿的治法,我家中便传下一张七味方,每每奏效如桴鼓。 前些日子接诊一位囊肿患者,右肋下总像压着块石头,去县医院检查发现有肝囊肿4.1×3.5cm,医生拿着手术通知单等他签字,他愣是连夜开车三百里寻到我这。 细问方知,患者近半年腹胀如鼓,吃两口就反酸,偶尔还有疼痛。伸手搭脉,滑中带涩,舌苔白腻。 辨证后,我给患者拟了一副方子: 柴胡、白芍、茯苓、姜半夏、浙贝母、醋元胡、黄连。 (每个人体质不同,实际运用需要经过专业辨证) 嘱其每日晨昏两次,配生姜三片同煎。 结果如何呢?半月后复诊,胀气消了大半,月余再查B超,囊肿竟缩至2公分。前后调治三月有余,肝胆区触诊再无包块。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中医看来,实为肝经痰浊凝聚的一个“痰包”。 肝气本该如春风拂柳,若长期郁结,水湿运化失司,渐渐酿成痰湿。这些"痰泥"附着肝络,日积月累便成囊肿。 再看这个方子的治疗思路: 疏肝郁:柴胡如开闸放水,疏泄郁结之气;白芍似春雨润木,滋养肝体。这一刚一柔,恰似太极阴阳,令肝气条达如初。 化痰瘀:茯苓利水如开渠,半夏燥湿似烈日,浙贝母化痰若秋风扫叶。三药合围,上中下三焦水湿无所遁形,更兼健运脾胃,断痰湿之源。 清瘀热:元胡止痛如快刀斩麻,黄连清热似甘霖降火。痰瘀久积必生郁热,此二味专清湿热浊毒。 此方看似寻常,实则暗合"治肝当先实脾"之要义。七味药材各司其职,既无峻烈攻伐之品,又避滋腻碍胃之弊。 今将此方公之于众,惟愿杏林薪火相传。须知囊肿非必动刀,中医智慧往往藏于这些质朴的草木之间。 关注@张影说包块,做你身边的中医朋友!

1 阅读:38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6

用户10xxx46

4
2025-04-15 06:35

没有数量等于废话

小吕谈养护说

小吕谈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