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军少佐抓到两名漂亮女孩,在等待两人洗澡时时,却不料被她俩给跑了。气急败坏的少佐抓来女孩全家,然而她父母的反应,却是出乎他的意料。 1947年深秋,两个瘦削的身影静静伫立在河北廊坊辛立村的村口。萧瑟的秋风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吹过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站在这里的是王家的两个女儿,她们离开故乡整整十年了。 面前的老槐树依然挺立,树干上的疤痕清晰可见,见证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1937年的那个夏天,就是在这棵老槐树下,七十多位村民为保护她们姐妹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十年前的辛立村,还是一个平静祥和的小山村。全村几百口人,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乡亲们互帮互助,日子过得踏实。可是这样的宁静在那年夏天被打破了。日军入侵河北后,在各个县城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行动。 当时的辛立村虽然偏僻,却也难逃厄运。那天清晨,天还没亮,远处就传来了隆隆的脚步声。村里的青壮年们早已逃进了山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来不及撤离。日军进村后,到处搜刮粮食和财物,一些反抗的村民当场被击毙。 日军少佐是个三十多岁的矮胖子,走路时身体摇晃。他带领士兵挨家挨户搜查,看见值钱的东西就抢走,看见反抗的人就下令开枪。很快,村里到处都是哭喊声和哀嚎声。那些来不及躲藏的村民,有的被殴打,有的被枪杀。日军为了逼迫村民交出粮食,竟然放火烧毁了村民们的房屋。 眼看抢掠的收获不多,这个日军少佐开始在村里搜寻年轻女子。正是这时,王家的两个女儿误以为日军已经离开,从山上返回了家。她们刚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就撞见了正在村里四处游荡的日军少佐。 这个十年前的场景,至今仍让姐妹俩心有余悸。当时日军少佐假装和气,说要送她们回家。在威胁下,姐妹俩不得不带着他回到了家中。谁知这一举动,不仅让她们永远失去了父母,还连累了全村老小。 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她们望着眼前破败的村庄。战火虽然早已平息,但当年的伤痛永远铭刻在幸存者的心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老树,都在诉说着那段惨痛的历史。那些在老槐树下长眠的乡亲们,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那个夏天发生的一切,是辛立村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无数中国村庄共同的伤痛记忆。姐妹俩站在村口,秋风吹起她们的衣襟,卷起地上的落叶,仿佛在述说着那段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当日军少佐押着两个女孩走进王家院子时,王首文夫妇已经年过半百。他们站在院子里,看着女儿们被日军少佐推搡着往堂屋走。这对普通的农家父母,一生勤勤恳恳,从未想过会遇到这样的灾难。 堂屋里,日军少佐毫不掩饰他的邪恶意图。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首文突然上前,用结结巴巴的话告诉少佐,女孩们身上有跳蚤,需要先去洗澡。这个朴实的农民父亲,在危急关头想出了这个办法。 少佐听后略作思考,觉得有几分道理。他大摇大摆地走进堂屋,还不忘催促王家人赶快准备热水。王首文夫妇立即在院子里忙活起来,一边从井里打水,一边招呼两个女儿去厢房。 在厢房外,王首文夫妇装作在烧水,实际上正在观察着堂屋的动静。趁着少佐放松警惕的时候,他们示意女儿们从厢房的窗户翻出去。临走前,王首文再三叮嘱女儿们:往山上跑,至少躲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 姐妹俩刚逃出村子,就听见后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日军少佐发现了她们逃跑的事实。暴怒的少佐立即下令,将村里所有还活着的人都押到村口的老槐树下。 在那个夏日的下午,辛立村仅存的七十多个村民被集中在一起。几个日军士兵在槐树旁挖着一个大坑,又逼迫一些村民加入挖掘的队伍。村民们看着那个逐渐成型的大坑,还有旁边架设的机枪,都明白了即将发生什么。 日军少佐站在坑边,一个接一个地审问村民。他扬言只要有人告诉他两个女孩的下落,就能得到重赏。可是,没有一个村民开口。即便是知道藏身之处的人,也始终保持沉默。 最后的时刻,王首文夫妇向乡亲们跪下,为连累大家而道歉。然而村民们却将他们搀扶起来,没有一个人责怪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些普通的农民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尊严。 机枪声打破了夏日的宁静。扫射结束后,那些侥幸没有中弹的村民也被推入坑中活埋。日军离开时,辛立村永远失去了七十多条生命,包括王首文夫妇在内。 这就是1937年发生在辛立村的惨案。两个女孩虽然逃过一劫,却永远失去了亲人和乡邻。这个发生在河北平原上的悲剧,只是当时无数类似惨案中的一个。它诉说着一个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也见证着中国人民在苦难面前展现出的勇气和团结。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