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老总的妻子是当时公认的青衣美人,有一次在大会上,他更是得意地说:“我贺龙把一切都献给了党,包括生命、财产,只有那个青衣美人薛明是属于我的!”
在1965年的时候,中央下了一个任命,或者说是毛主席亲自指示的,让贺龙负责平时军委的具体工作,但是当时的国防部长却是林彪。之所以会有这个任命,其实是毛主席下的。因为李彪的身体条件也并不好,所以毛主席就希望贺龙在这方面工作上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
除了贺龙之外,当时参与到具体领导工作的还有徐向前,叶剑英和罗瑞卿等等。在工作部署完毕之后,所有人都开始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工作。当时贺龙主要抓的是两方面,一个是军事训练,而另一个是院校方面的建设。
在军事训练当中,贺龙抓的还是比较紧的,但是在进行具体工作的时候,让一个人不开心了。为了让部队保持山东能力,贺龙准备进行大练兵。当时练兵的影响范围相对并不是特别大,主要参与其中的是民团,而影响的范围则是北京和山东。
这个不开心的人就是林彪,他对贺龙的工作并不是特别的理解,认为贺龙这是在搞花架子没有任何太大的实际用途。而且还说他搞的这些其实就是为了让毛主席开心,这些都是虚的,不实在的。
因为搞练兵的这些人都是贺龙从各个部队当中挑出来的尖子,并不是各个部队的真实战斗能力,所以他觉得贺龙这是在搞形式主义。不过这些都只是工作方面的一些不同,并没有上升到太高的高度,因此前期也没有出太大的问题。
后来党内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当时斗争似乎成为了主旋律,而林彪将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向了罗瑞卿,罗瑞卿是在贺龙手底下工作的,如果真的要动,罗瑞卿肯定是要征求贺龙意见的。
而在征求意见的时候,贺龙并不“聪明”,没有及时看清眼前的形势,直接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当时来征求意见的还只是基层的一些普通人员,听到贺龙的意见态度特别坚决之后这些人也只能离开。
但是针对罗瑞卿的批斗却并没有因为贺龙的反对意见而彻底结束,因为这是林彪点头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一个人反对是有效的。那位老人家明显是不会提出反对意见的,所以基本上在当时谁提出反对意见,谁就是在反对林彪。
按说贺龙作为中央的高层人员又是元帅,算是组织内部的元老级别的人员,对于这些事情应当是非常清楚的。如果这时候他不提出反对意见,及时的站队,他本身应该是不会出现什么太大问题的。
但是贺龙出于老一辈革命家对于真理和信念的坚持,不愿意做出这些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所以他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那就是罗瑞卿没有问题。没过太长时间,第2波人员又来了,他们想第2次征求贺龙的意见。
这基本上算是某位人在给贺龙第2次选择的机会了,不过最终贺龙的选择还是和上次一样的。这一次贺龙不光是没有救下来罗瑞卿,把他自己也搭了进去。后来罗瑞卿的结局是较为不好的,而贺龙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后续事情的发展,就像他之前所说的一样,包括职务、财富等一切外在的东西全部都奉献给了国家,而他仅仅也就只有陪伴自己的妻子。最终陪伴贺龙走到生命尽头的也仅仅只有他的妻子。
虽然他是元帅,虽然他曾经是军委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但是在当时运动的大背景下,不管是他还是中央的各个领导人,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老一辈革命家的坚持让很多人都不理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即使让贺龙回头再选一次,可能最终他做出的选择还是一样的,不会违背自己的本心。
毕竟如果他真做出了保命的选择,那么他也不会是新中国的大元帅,也不会在漫长的革命岁月当中坚持到最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