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粟裕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我是给中央立下军令状的!

蜀山史道 2025-01-02 22:06:13

1978年,粟裕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我是给中央立下军令状的!”   1948年,我们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接连取得胜利,国民党孤注一掷,倾巢而出,准备跟我们决一死战,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所以在解放济南之后,国民党接下来的行动就成为了粟裕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在济南不远处的徐州还有将近20万的国民党部队,可是他们却没有选择将济南夺过来,这引起了粟裕的警觉。   第二天,毛主席接到粟裕前线传来的关于今后战争的四点意见,其中就有粟裕对接下来行动的想法,为淮海战役勾画了一个轮廓。   粟裕认为在接下来应该拿下两淮,夺回高邮,守住宿迁,其余部队则应该攻下连云港和海州,扩大战果。   粟裕的作战方案还没有上报,毛主席就已经在考虑接下来的战争走向了,粟裕提出的方案,和他的设想不谋而合,觉得这个方案很好,可以执行。   粟裕得到毛主席的首肯,顿时信心大增,立即把毛主席的话传达给了军方的其他领导。   为了制定好淮海战役的计划,粟裕每天苦思冥想,吃不好也睡不好,就是为了让接下来的行动不出现一点纰漏。   之前的战斗中粟裕曾经受过重伤,留下了后遗症,所以经常会感到头疼头晕,即便如此,他还是一丝不苟的制定好了作战计划。   10月底的时候,粟裕决定先歼灭黄百韬的部队,给敌人错误的信号,蒋介石一看局势不对,立马命令部队放弃连云港等地。   粟裕观察形势,决定把攻击日期从11月8日改为11月6日,然后把作战计划送到中央军委,这一举动在当时被认为是“先斩后奏”,粟裕可能会受到批评。   但是毛主席对粟裕这一果断的决定很是赞赏,并下了命令:如无重大变故,我们就按原计划执行。   既然已经制定好了计划,那么接下来就是按照计划形式了,为了打赢这场战役,粟裕还将中原野战军叫了过来,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指挥混乱的问题,所以粟裕干脆直接就让出了指挥权。   这也是为什么淮海战役,粟裕说没有他,就没有淮海战役,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率领华东野战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奠定了渡江战役的基石。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战后的善后工作就开始了,军功的评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毛主席曾经表示过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居功至伟。” 不过令许多人感到奇怪的是,粟裕将军对这次战役似乎有意闭口不谈,就连他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极少提及淮海战役。   其实粟裕将军晚年没有谈过淮海战役,那都是民间传言,其实不然,1978年夏天,著名编导石征先看望过粟裕,他说得很清楚:“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他对于淮海战役,其实根本没有一点避讳,对粟裕进行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专访,使其完全还原了战斗的决定与执行的全过程。   这一点直到今天,都有石征先的笔记作为佐证,如果不把这个过程说出来,后世又怎能理解这一次的大战,粟裕就是要负起历史的责任。   而且粟裕将军很少提及淮海战役,因为他很低调,擅长指挥战争的粟裕,是最低调的一个将军,在红军时期,他曾经和毛主席有过接触,但那时候,他很少去打扰毛主席。   此后粟裕一直对自己的职位保持着谦虚的态度,陈毅到中原军区之后,粟裕就想让陈毅当司令员,所以直到新中国建立的前夕,有些记者、代表并不知道粟裕这个人。   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不但不承认淮海战役的重要,甚至对淮海战役的许多实际情况都避而不谈,粟裕也不想掺和进这种争吵中去,那是白费功夫,还不如闭嘴。   所以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淮海战役再怎么辉煌,粟裕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但不管怎么说,谁也没有办法拒绝承认粟裕大将在这场战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或许他觉得这一战的胜利都是以前无数次战斗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粟裕将军的功勋和他的淡泊名利,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0 阅读:117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