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6月25日,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具折上奏,申请在福州设立造船厂和水师学

润后看谈历史 2025-04-08 18:02:36

1866年6月25日,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具折上奏,申请在福州设立造船厂和水师学堂,以整理水师,建设近代海防。而西方列强屡次从海上进犯也让清廷对加强海防一事颇为心动,因此左宗棠上书以后同治很快就照准,命左宗棠“先拟于闽省择地设厂,购买机器,募雇洋匠,试造火轮船只”。 接到回复的左宗棠随即经过一番考察,选择在马尾开办船政局,并聘请法国人德克碑、日意格为顾问协助办理。 然而就在左宗棠筹办船政之时,1966年9月25日清政府又下旨改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平定西北,改以漕运总督吴棠为闽浙总督。 左宗棠最初规划船政局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设立专门的人员管理,而是打算自己兼管。这样一来理论上来说,吴棠为闽浙总督之后,自然也是兼管船政。可是左宗棠对吴棠不熟悉,担心他接管船政以后不上心,导致半途而废,因此决心找一个合适人员直接管理船政,将这部分权力从闽浙总督手中分离出来。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任选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要有足够的资历和声望,以便和闽浙总督抗衡不至于被对方压制,并且不会引发地方上反弹,影响船政建设。 二要和自己关系好,以便船政局的建设按照自己的规划走,不至于走样。而且未来自己还能够继续施加影响。 这两个条件里,前一个条件就足够淘汰大多数人选了,毕竟能够和闽浙总督分庭抗礼的人起码也要做过封疆大吏,也就是总督、巡抚一级。而做到这个级别的人,压根不会看上船政这个刚刚起步、前途未卜的职位。后一个条件也不容易,要知道左宗棠这个人恃才傲物,心高气傲,素来以和同僚关系紧张著称,要想找一个和他关系好的大臣也是非常困难。 然而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很凑巧,这两个都很难满足的条件里偏偏有一个人完美契合,那就是沈葆桢。 沈葆桢是福建侯官人,晚清名臣林则徐的外甥加女婿,在福建也算是出身名门了。沈葆桢本人能力也强,考中进士以后先是出任编修、御史、后又外放出京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屡建战功,特别是在江西巡抚任上抓获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福贵更是立下大功,属于当时官场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无论资历还是名望,都足以保证船政建设正常进行。 论私人关系,沈葆桢和曾经拜林则徐为师的左宗棠算得上是师兄弟,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多有合作,又都和曾国藩闹过矛盾,很有一些共同语言。 更加巧的是,1865年4月沈葆桢因为母亲去世,按照惯例辞去职务回乡守制尽孝27个月,正好赋闲在家。左宗棠请他在老家筹办船政,“在籍监造,不为夺情”,不违反规定。而对于沈葆桢来说,此时办洋务和海防也是朝廷看重的事,去船政也足以在自己履历上增添一笔。左宗棠的邀请也可以打动沈葆桢。 所以对于左宗棠来说,请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是最合适的,没有第二个人选可以取代。而从后来的结果看,这个选择也是非常正确。

0 阅读:30
润后看谈历史

润后看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