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8年,严嵩将同乡夏言送进诏狱,看着夏言被斩首,严嵩长舒一口气,心想朝廷再无人敢与自己对抗。可老实人夏言临死前阴了严嵩一把,他向嘉靖推荐了一位门生,严嵩在这个人手里吃尽苦头,最后竟搞得家破人亡。 明朝的嘉靖是个奇葩皇帝,他一生最大的追求是炼丹服药求长生。 同时他还是一个孝心极佳的皇帝,因为属于皇室旁枝得位,为了生父能够列入皇室宗庙,甚至不惜与天下人为敌。 因此他看重的人必须礼仪上无可挑剔,而出任他内阁首辅的人,几乎都曾经在礼部尚书任上进行过打磨历练。 夏言、严嵩都是江西人,夏言由谏官而至礼部尚书,直到出任大明朝首辅,一路顺风顺水,这主要是有赖于他在大礼议上站在了嘉靖皇帝的队伍里。 不过夏言并不是个只懂奉承的小人,他性格极为刚正,处事风格相当凌厉,因而大明王朝的政风为之一肃。 可惜过刚易折,夏言也因此得罪了一批贪官污吏,他们找到机会就向夏言的身上泼脏水。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严嵩是奸臣榜上的顶流明星。 严嵩是个有大志向的人物,其实就是想做大官,当他发现夏言这个老乡已经一骑绝尘,就急忙贴了上去。 可是夏言刚正不阿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给任何人好脸色,严嵩也不例外,不过为了上位,严嵩颇有一种唾面自干的风度,因此他的职位不断地上升。 很快严嵩就接替夏言当上了礼部尚书,这时他将目光瞄上了首辅的位置。 然而此时夏言却在位置上岿然不动,严嵩开始想办法打击夏言,以离间嘉靖与夏言的关系。 其实这时候嘉靖也对夏言颇为不满,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上首辅的夏言,不再好好为嘉靖写青辞了。 青辞是道教仪式里极为重要的文字载体,其实就是一种符箓,道士向上天祝祷时必须用朱笔在青藤上写下青辞,然后焚烧祷告。 这对于一心向道的嘉靖皇帝而言,是绝不可宽恕的行为。 于是严嵩乘隙而上,接过了撰写青辞的活计,而且写得辞藻极为漂亮,嘉靖帝不禁对严嵩高看一眼。 夏言曾经抓到过严嵩儿子严世藩和大臣陆炳贪赃枉法的把柄,两人后来跪求,夏言方才放过他们,结果不料打蛇不死,后患不止。 当严嵩看到嘉靖帝已经不喜甚至是疏远夏言后,他就发动人手,并且自己亲自上阵,控诉夏言的各种不法言行,特别是对皇帝不敬的罪行。 这直接让嘉靖大怒,直接下令:“夏言死有余辜,处斩。” 就这样,在1548年,66岁的夏言被推上街头,斩首示众。 与严藩长出一口气后弹冠相庆不同的是,另一个大臣徐阶却只能是将痛苦放在心底,隐忍不发。 徐阶与夏言有师生之谊,然而却没有获得过夏言多少帮助。 靠着心性沉稳、办事勤快,特别是青辞写得特别好,徐阶获得了嘉靖的信任和提拔。 1549年,46岁的徐阶成功上位礼部尚书,开始进入人生快车道。 这时候的严嵩和严世藩把持朝政,严世藩更是号称小丞相,贪婪成性的严家父子多年来聚敛钱财,已是富可敌国。 他们看到徐阶有崛起的迹象,开始构陷徐阶,好在徐阶机敏异常,不但躲过多起暗算,甚至还将孙女嫁给严世藩之子,才缓和了与严家的关系,保全了性命。 1552年,徐阶进入内阁,开始暗中部署对严嵩、严世藩父子的进攻计划。 他主要从嘉靖崇道一事入手,一方面提升自己青辞的写作水平和数量,以获得嘉靖帝的信任和青睐。 另一方面,他还向嘉靖帝推荐了一名擅长扶乩的道士蓝道行,嘉靖帝不由得大喜,对于能够预测吉凶祸福的顶级道家人才,他是“求贤若渴”。 结果,这个蓝道行深恨严嵩父子,他与徐阶互为表里,徐阶将严嵩的行踪秘密告诉蓝道行,而蓝道行则趁着扶乩的时机向嘉靖表示:“圣上,乩仙说,今日有奸臣向您奏事。” 徐阶恰在此时安排将严嵩的密札送到嘉靖的面前,这不由得让嘉靖心里泛起了波澜。 此后蓝道行数次都假借乩仙的口吻,来批评严嵩父子。 徐阶同时安排御史邹应龙弹劾严世藩,嘉靖联想到严嵩已年过八十,时常出语混乱不清,而严世藩又如此贪婪骄横,顿时升起了舍弃严嵩父子的心思。 1565年,在徐阶的统一部署下,严世藩被以“犯上”、“通倭”、“通匪”的罪名处斩,严家被抄没家产。 两年后,一无所有的严嵩在老家贫病之中,孤苦伶仃地死在了墓地里,真正的是荒冢一堆土埋了。
一日,朱元璋看常遇春清心寡欲,特意安排2位美婢过去伺候。洗漱之间,一位婢女,不小
【9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