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2年,刑部尚书钱唐扶棺进殿,指着朱元璋大骂:“数典忘祖之辈,国何以立?”早

麻麻赖赖 2025-04-03 15:15:57

1372年,刑部尚书钱唐扶棺进殿,指着朱元璋大骂:“数典忘祖之辈,国何以立?”早有准备的禁卫对着钱唐张弓就射,钱唐连中3箭,仍然挣扎着向皇帝朱元璋座前爬去……见到钱唐视死如归的模样,朱元璋终于妥协了,只得命令太医仔细地为他治疗箭伤。 钱唐是个非常典型的儒生,一生秉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坚持。 钱唐的身上散发着文人风骨,他深谙“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元朝统治中国时期,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最上层的是蒙元贵族,再就是色目人,其下为北方的汉人,最后是南人,即此前南宋的子民,上层人对下层人,可以随意剥削,就算是取人性命,也不用偿命。 而且,元朝年间无官不贪,导致国家一片混乱。素来景仰孔孟之道的钱唐,自然不愿意去侍奉庸主暴君。尽管元廷曾数次征调他入朝为官,钱唐就是坚辞不受。 为了避世,钱唐索性隐居在象山白城的丹石山中,一面钻研学问,一面耕种天地。 直到底层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钱唐才终于愿意出山。 天下平定之后,朱元璋广开门路,招贤纳士,言辞恳切的发布了一篇求才诏书。 大意是,治理天下应该依靠能人贤者,不过,贤者们都避居山林洞穴之中我非常想请大家来一同治理国家。 朱元璋诚恳地说:“朕愿与儒讲明经治道,有能辅朕者,有司礼遣。” 前来投奔的高人学者络绎不绝,钱唐正是其中之一。 他在朱元璋身上,看到了希望,出身于寒微的朱元璋,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严惩贪官污吏,推出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 这正是钱唐,值得辅佐的君王,没读过几天书的朱元璋,在钱唐等人的身上,看见了儒生的执拗与傲骨。 钱唐很有责任心,在他的观念里,为人臣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匡君”。既要匡扶君王打理朝政,也要指证他们的得失。 孔子宣扬“有教无类”的理念,所有人都应接受教育,皇帝也不例外,所以,钱唐没少给朱元璋上课。 在钱唐举明经,对策圣旨,当上刑部尚书后的第二年,朱元璋就宣布孔子祭典,不必天下通祀。 钱唐火急火燎的前往皇宫,对着朱元璋一顿痛批:“孔子是万世师表,是天下人的老师。既然如此,就应该尊师重道。” 他继续说道:“古往今来,孔子就与社稷、三皇一同被祭祀。孔子以儒道设立儒教,教化百姓,值得所有人纪念。祭祀孔子,其实就是祭祀儒教,祭祀儒道。” 朱元璋拗不过钱唐,只好作罢。 朱元璋终于放弃了打孔子的主意,又把目光瞄准了孟子。 朱元璋阅读孟子书籍,越读越气,孟子提倡的“民贵君轻”言论,让朱元璋怒斥:“这根本不是为人臣子,应该说的话。” 朱元璋一气之下,准备罢了孟子享受供奉的权力。 朱元璋担心钱唐等儒生又来劝阻,提前下了道诏书:“但凡有就此事进谏者,一律以欺君之罪论处。” 朱元璋本以为如此就能让钱唐闭嘴,不曾想钱唐竟然拿出了死谏的架势。 钱唐先是遣散了家里的众人,又抬着棺材闯进了大明皇宫。在宫门口被侍卫拦下后,钱唐破口大骂:“国家由数典忘祖之人管理,怎能立于世上?” 这属于指着鼻子骂朱元璋,是大不敬,朱元璋正襟危坐,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钱唐擅闯皇宫,侍卫们如临大敌,弓弩手早已将其瞄准。大家都不愿意杀了钱唐,默默地祈祷着他能住口。 不曾想,钱唐越骂越凶:“杀了我吧!今天我能为孟子而死,死有余荣!” 侍卫们见状,只好张弓搭箭,嗖嗖嗖三支箭矢刺穿了钱唐的臂膀。 其实,侍卫们也是在给钱唐留活路,只要他跪下认错,或许还能挽回一命,可钱唐没有任何悔意,挣扎着爬向明堂,爬向朱元璋。 朱元璋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他曾在战场上见过无数为主身死的官兵,却不曾见过一个为了信仰而慷慨赴死的大臣。 或许是被钱唐的大义凛然打动,也或许是担心背负杀儒的骂名,朱元璋摆摆手,示意锦衣卫退下。又吩咐身边的太监,找太医来给钱唐治伤。 事后,朱元璋不但没有治钱唐的罪,还恢复了孟子的配享。 钱唐这样的人,正是鲁迅先生笔下那铁骨铮铮的民族脊梁。    

0 阅读:131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