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焦裕禄书记临终前留给妻子一句话:“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

时说历史 2025-04-07 12:04:05

1964年,焦裕禄书记临终前留给妻子一句话:“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向组织伸手要补助、要救济。"

焦裕禄,这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名字,承载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党的干部,焦裕禄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民服务。

在他担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短短一年零四个月里,焦裕禄展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和风骨。

兰考,这个位于河南省东部的小县城,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面临着严峻的自然灾害考验,风沙肆虐,内涝频发,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焦裕禄挺身而出,带领群众与自然灾害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他深入基层,走村串户,亲身体验群众的苦难,在一次次的实地考察中,焦裕禄逐渐摸清了兰考的"病根"。

他提出了治理"三害"(风沙、盐碱、内涝)的系统方案,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治理盐碱地、疏通河道,在省里的一次重要会议上,面对合并兰考的提议,焦裕禄慷慨陈词,展示了兰考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最终成功争取到了继续发展兰考的机会。

焦裕禄的工作方法也极具创新性,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查三解"工作法,即"查风情、查社情、查民情,解决当前困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群众思想顾虑"。

这一方法不仅在当时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对后来的群众路线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体现了焦裕禄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成为了后来许多干部学习的榜样。

在工作中,焦裕禄不仅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十分重视干部作风的建设,他起草的《关于鼓足干劲,搞好生产,勤俭过春节,防止浪费的通知》中,提出了全县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做到的"十不准"。

这些规定严格约束了干部行为,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有趣的是,这份看似普通的通知,却对后来的中央八项规定产生了启发,可见焦裕禄的先见之明。

然而,焦裕禄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的工作中,更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特殊待遇。

有一次,县里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特意给他批了一些大米和红糖,焦裕禄得知后,立即退回了这些"特供品",并严肃批评了相关人员,这种廉洁自律的作风,在当时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焦裕禄对子女的教育也是极其严格的,他坚持让子女从基层做起,不搞任何特殊化。比如,他安排女儿去食品加工厂工作,而不是安排一个轻松的工作。

这种做法在当时可能会被一些人认为是"不近人情",但焦裕禄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焦裕禄对家风建设的重视,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典范,他常常教导家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家属,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任何特权思想。

这种高标准的要求,不仅成为了他留给家人最宝贵的财富和传承,也成为了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精神宝藏。

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病逝,年仅42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牵挂着兰考的群众和事业。

他对妻子徐俊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向组织伸手要补助、要救济,"这句话不仅体现了焦裕禄的高尚品格,也成为了激励徐俊雅和孩子们的精神力量。

徐俊雅信守承诺,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六个孩子长大成人,尽管生活艰难,她始终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家属。

0 阅读:22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