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13岁的少年王飞吼在墙上书写抗日标语,就在这时,十

文史记叙录 2025-04-07 11:52:24

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13岁的少年王飞吼在墙上书写抗日标语,就在这时,十几个日本兵突然包围了他,王飞吼心头一紧,意识到这次可能跑不掉了。

1943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在江苏滨海县的一个小村庄里,13岁的王飞吼担任着一个特殊的职务——抗日儿童团团长。

尽管年纪尚小,但王飞吼的心中却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天,他接到了一项危险的任务:在日军据点周边的村庄里书写抗日标语,以唤醒民众的抗日意识。

怀着激动的心情,王飞吼拿起毛笔,开始在村里的墙壁上挥毫泼墨,丝毫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危险正在悄然逼近,就在这时,一队日军突然出现,将毫无防备的王飞吼团团围住。

面对日军锋利的刺刀,年仅13岁的王飞吼惊恐万分,大脑一片空白,眼看着冰冷的刀尖离自己的胸膛只有几十公分,王飞吼以为自己必死无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突然闯入了这个危险的场景。

那是一位24岁的年轻孕妇,名叫姚远英,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刘嫂",她看到这一幕后,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撞开了日军的刺刀。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日军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姚远英趁机让王飞快跑!王飞吼这才回过神来,趁着混乱的机会,迅速逃离了现场。

然而,姚远英的英勇行为却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她被日军抓住,遭受了残酷的侵犯,这场噩梦般的经历不仅给她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身心创伤,更让她在村里遭到了非议和排斥,流言蜚语如同利刃,日日夜夜地折磨着这位年轻的母亲。

为了躲避村里人异样的眼光,姚远英在生下儿子刘根龙后,决定带着家人搬到镇江生活,她的丈夫刘先生是一名正直的军人,他深明大义,理解并支持妻子的行为。

然而,命运再次对这个家庭无情地打击——刘先生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留下姚远英独自抚养年幼的刘根龙。

与此同时,得救的王飞吼并没有忘记那位救命恩人,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他加入了新四军,立志要为国家和人民而战,也要为那位素未谋面的英雄报仇。

在此后的岁月里,王飞吼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救命恩人的努力,但始终未能如愿。

时光飞逝,转眼间50个年头过去了,在当地举办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上,已经年过花甲的王飞吼终于有机会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他声情并茂地描述了那位勇敢的孕妇如何舍己救人,这个感人的故事很快就登上了当地报纸,使得更多人知道了这位默默无闻的"抗日英雄"。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和时间开玩笑,直到2016年,已经87岁高龄的王飞吼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肺癌。

面对生命的倒计时,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找到当年救他的恩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王飞吼求助于中央电视台的《等着我》节目组。

经过节目组的不懈努力,奇迹终于发生了,他们找到了姚远英的儿子刘根龙,此时的刘根龙已经75岁了,当刘根龙得知自己的母亲曾经救过一个小男孩时,他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原来,这个困扰他一生的谜团终于揭开了。

2017年9月2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江苏滨海县的一个小村庄里,87岁的王飞吼和75岁的刘根龙相聚在一起。

这个跨越了74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寻亲历程,更是一段鲜活的抗战历史,它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里,普通人所展现出来的非凡勇气和大无畏精神。

姚远英的无私奉献,王飞吼的执着寻找,刘根龙的最终谅解,构成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人性的光辉依然能够照亮我们的道路,它提醒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同时也要学会感恩,学会传承那些可贵的品格。

因为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姚远英这样的无名英雄,用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