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挂在嘴边:春天是调理小儿鼻炎的黄金时期,可同时也是鼻炎极易反复、加重的时候。 这背后有什么缘由呢? 《黄帝内经》有云:“肺开窍于鼻”,春季阳气上升,风气主令,风邪又最易侵犯肺脏。 孩子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弱,一旦肺气虚寒,外邪便容易乘虚而入,致使鼻窍不通。 若春天肺气得以顺畅宣发,气血滋养鼻窍,鼻炎就有机会彻底好转; 但要是肺气宣发不畅,外邪与内邪相互勾结,鼻炎症状就会加重,鼻涕不断、喷嚏连连。 也许有家长会觉得我在夸大其词,可实际上,这样的病例我见过太多。 就拿去年春天门诊接诊的一个9岁小男孩浩浩(化名)来说: 刚开学那会儿,学校体检他鼻子还没什么问题,可短短两个月,家长就发现浩浩老是鼻塞,晚上睡觉还会被憋醒,白天也没什么精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到医院一检查,鼻炎已经挺严重了。 我给浩浩仔细检查,发现他鼻黏膜苍白、水肿,舌苔薄白,舌体胖大,有明显齿痕,右寸脉和右关脉都比较弱。 综合判断,这是典型的肺脾气虚、风寒犯鼻证。 肺气虚,无力抵御外邪; 脾气虚,无法为肺脏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导致肺气更虚,风寒之邪趁机滞留在鼻窍,引发鼻炎。 好在浩浩来诊还算及时,调理并不棘手。 我为他制定了如下调理方案: 选用黄芪、白术、防风、辛夷、苍耳子、白芷、细辛、桂枝、白芍等药材。 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玉屏风散,能益气固表,增强孩子抵御外邪的能力; 辛夷、苍耳子、白芷、细辛可通利鼻窍,快速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帮助孩子身体恢复平衡。 (中医用药需根据个体辨证,切勿自行照搬) 食疗方: 黄芪红枣粥,黄芪15g、红枣5枚、粳米50g同煮成粥,每周食用3次。 黄芪能补气固表,红枣养血安神、健脾益胃,对提升孩子肺脾之气很有帮助。 熏蒸疗法: 用苍耳子10g、辛夷10g、薄荷6g煎煮,趁热让孩子用鼻子吸入蒸汽,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通过蒸汽的温热和药物的作用,直接作用于鼻窍,通鼻效果显著。 穴位按摩: 每天早晚帮孩子按摩迎香穴、印堂穴各3 - 5分钟。 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要穴,按摩它能通利鼻窍; 印堂穴可调节头部气血,改善鼻塞引起的头部不适。 结果如何呢?浩浩按照方案坚持了2个月。 第一个月,鼻塞症状明显减轻,晚上能安稳入睡,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第二个月,鼻黏膜水肿消退,舌苔转为正常,鼻炎症状基本消失,孩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对于想在春天给孩子调理鼻炎的家长,我分享一个看似普通,却能有效补肺气、通鼻窍的方法,能让整体调理效果更上一层楼。 1. “双臂托天”动作 - 动作要领: 孩子双脚并拢,双手在身体前方合十,吸气的同时,慢慢将双手向上伸直,掌心向上,尽量将手臂向上伸展; 带动身体向上拔起,头部微微后仰,感受整个身体的拉伸,保持这个姿势5 - 10秒,然后呼气,缓慢放下手臂,恢复原位。重复进行10 - 15次。 - 原理: 这个动作能拉伸胸部和上肢的肌肉,促进胸廓的扩张,增强肺部的呼吸功能,提升肺气。 肺气充足了,就能更好地抵御外邪,改善鼻炎症状。 2. “拍肺经”动作 - 动作要领: 孩子可站立或坐于椅上,右手掌从左肩膀处开始,沿着手臂内侧的前缘,即肺经循行的路线; 用适中力度有节奏地拍打至左手大拇指指尖,每次拍打30 - 50下,之后换左手拍打右侧肺经。 - 原理: 肺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通过拍打肺经,能刺激肺经上的穴位; 疏通肺经气血,增强肺脏功能,使肺气运行更加顺畅,从而缓解因肺气虚寒导致的鼻炎问题。
我常挂在嘴边:春天是调理小儿鼻炎的黄金时期,可同时也是鼻炎极易反复、加重的时候。
儿科叶冬兰
2025-04-04 19:35:53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