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年,刘伯温去世,草草下葬。然而,没过几天,朱元璋却命人重新挖出了棺材,还
1375年,刘伯温去世,草草下葬。然而,没过几天,朱元璋却命人重新挖出了棺材,还亲自锯掉了棺材头。没想到,当打开棺材后,朱元璋却一眼看到了6个红色大字,顿时吓得冷汗直冒。刘伯温聪颖异常,天资出众,早早便展现出超越...
1375年,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派人把他的棺材前部锯掉一尺,却发现竟是空棺,里面只
1375年,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派人把他的棺材前部锯掉一尺,却发现竟是空棺,里面只放了一本翻开来的《大明律》。两人早年结识时,朱元璋还是一名意气风发、誓要成就一番伟业的青年,而刘伯温则是一个才智出众、忠诚耿耿的谋士。...
朱元璋开始封赏大臣,刘伯温为什么会成为第一个拒绝封赏的人?
且来看一下刘伯温拒绝的理由,刘伯温表示,“臣赋命浅薄,若受大爵,必折寿命。刘伯温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刘伯温在跟随朱元璋之前,有一段奇遇,那就是刘伯温曾在山洞当中,得到一些天书的事情吧!或许,...
朱元璋登基后,想为老父亲迁坟,刘伯温大惊:这坟不能动!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接
朱元璋登基后,想为老父亲迁坟,刘伯温大惊:"这坟不能动!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中原大地上饥荒四起。凤阳一带更是遭受瘟疫肆虐,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朱元璋的父母在这场灾难中双双染病离世,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一夜...
刘伯温为什么要阻止张士诚与朱元璋讲和?他在担心什么?
可是,李伯清一心想要讲和的举动,却被刘伯温生生给搅和了。不仅如此,刘伯温还授意李文忠,在见到张士诚的讲和使者之后,直接杀死,不要让讲和使者与朱元璋见面。关于刘伯温授意李文忠的描写,出现在书中第四十九回《张士诚被...
1375年,刘伯温临终之前把儿子刘琏叫到病床前,气息奄奄地说:“把这样东西送给朱
1375年,刘伯温临终之前把儿子刘琏叫到病床前,气息奄奄地说:“把这样东西送给朱元璋,可以保刘家几世太平。这样东西不是大把的金银财富,也不是珍贵的传家之宝,而是一筐新鲜的鱼。儿子虽然内心不解,但他相信父亲的智慧,...
公元1375年,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逝世,逝世之前告诉自己的儿子刘琏:你去给朱皇帝
公元1375年,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逝世,逝世之前告诉自己的儿子刘琏:你去给朱皇帝送去两样东西,这样最起码能保我刘家5代人的太平。两样东西分别是:一本看不懂的书,一筐新鲜的鱼。并且他告诉刘琏:书上的内容千万不能学,...
1375年,刘伯温躺在病床上叹息:我辅佐皇上半辈子,到头来还是抵不过世间生死轮回
1375年,刘伯温躺在病床上叹息:我辅佐皇上半辈子,到头来还是抵不过世间生死轮回。儿子刘琏对父亲说:父亲你也不要过于悲伤,皇上已经让皇宫内所有的太医来看望您。刘伯温对自己的儿子说:琏儿我命不久矣,我死后之后你去给...
刘伯温二子的最终归宿:1.长子刘琏:自幼聪慧,一直在家读书习武;元末天下大乱
刘伯温二子的最终归宿: 1.长子刘琏:自幼聪慧,一直在家读书习武;元末天下大乱之际,刘伯温投靠朱元璋,为他出谋划策,平定天下,刘琏则按照其父的指示在家乡南田组织民兵,保家安境。公元1375年,刘伯温病逝,刘琏奉父遗命...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江山能延续多少年。刘伯温回答大明江山,万子万孙吧。元朝末年,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江山能延续多少年。刘伯温回答大明江山,万子万孙吧。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朱元璋出身贫寒,早年丧父母,入佛寺为僧,后加入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才能,朱元璋很快在乱世中...
刘伯温不死心,再次怂恿朱元璋亲征,结果却尴尬了!
在上一次刘伯温怂恿朱元璋亲征之后,刘伯温尝到了甜头,那就是朱元璋终于注意到自己的作用,封了刘伯温为军师。刘伯温尝到甜头之后并没有死心,为了让朱元璋再次亲征而上了一道奏章。本来,刘伯温还以为,朱元璋会再次带着自己...
朱元璋为什么说刘伯温是诸葛亮在世?是表扬还是批评?
凡是熟悉刘伯温的人,似乎都听说过一个说法,那就是传闻刘伯温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一定关系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在小说《英烈传》当中朱元璋就曾亲口说过。只是,朱元璋说刘伯温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是对刘伯温的肯定和表扬...
都说兵不厌诈,但是刘伯温的这个做法,也未免太小人了吧!
当朱元璋想要收服一个叫胡深的人的时候,问计与刘伯温,刘伯温却并没有马上给出相应的计策。这样一来,无非就是两种结果,那就是刘伯温无法招降胡深,从而使自己的第一次出战,就以失败告终。二是,刘伯温也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有...
刘伯温为什么怂恿朱元璋亲征?刘伯温到底怀有什么目的?
话说,刘伯温为什么要怂恿朱元璋亲征呢?刘伯温到底怀有什么目的?要说明这个情况,开得从当时的情况说起。当时,朱元璋虽然占据了金陵,也降服了金陵周边的部分地区,但是金陵并没有处于非常稳定的地步。在金陵的周围,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