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凌晨,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女知青朱梅华突然感到肚子疼,冒雨跑到几十米外去上厕所。没想到,她却再也没回来过,至今都不知去向。 第二天早晨,同宿舍的刘桂花发现朱梅华一夜未归,连忙冲到隔壁宿舍去找人,结果她也不在这里,这时另一个跟朱梅华闹过矛盾的女知青,冷笑着:“被那几个男人吃了吧!”刘桂花慌了,立即报告上级,朱梅华不见了。 上级知道后,立即宣布停工,号召大家扩大范围,上山搜索。因为昨夜被雨水冲刷了,没有找到任何异常的地方,同来搜查的警察叫孙向英,他搜索了半天只在厕所不远处捡到一只布鞋。 刘桂花看到这只鞋,冲过来抓起鞋,激动嚷着:“这是梅华的鞋,是上次探亲带过来的。”孙向英根据现场情况,作出了几种猜测。 一,朱梅华因受不了这里的生活,逃回家。二,这里离缅甸很近,说不定越境逃跑。 三,被害后藏起来了。可这都是猜测,也没有证据。 况且,如果她偷跑去缅甸,也该带上行李,不可能还丢了一只鞋。 一个大活人,怎么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朱梅华来自上海,从小机灵漂亮,是父母的心头肉,这次积极参加去云南西双版纳上山下乡活动,父母也很为女儿骄傲。 在这里,朱梅华自信大方,大家都喜欢,抢着跟她做朋友。朱梅华跟同学祝为明走得很近,两人经常打打闹闹。祝为明长得英俊,不少女知青都对他有意思,朱梅华就成了她们嫉妒的对象。 由于朱梅华表现好,上级将回家探亲的机会给了她。刚到家,朱梅华抱着母亲哭诉:“我不想回那里了,如果再去,我肯定就回不来!”母亲并没细想女儿这句话的含义,为鼓励女儿,还给她买了一块漂亮的蓝白色手表。 朱梅华回去没几天,他便接到一封指导员蒋井山的表扬信。 几天后,祝为明来找朱梅华,看到这封表扬信,顿时脸色铁青:“姓蒋这老伙计对你没安好心,你别被骗了!”朱梅华赌气回答:“那也比被你骗了强!”两人为此闹得不欢而散。刘桂花在一旁有些尴尬,只能安慰朱梅华。 谁知,没几天,朱梅华半夜肚子疼上厕所,外面正下着大雨,刘桂花早就进入梦乡。朱梅华不忍叫醒她,壮着胆冲去厕所。结果,一去不复返。 父母闻讯后,来西双版纳找女儿,朱母捂着脸痛哭:“她在家就说来了就回不去,都怪我,怪我,逼着她回来送命啊!” 刘桂花听到朱母这么说,突然揪着之前跟朱梅华闹矛盾,女知青的脖领,质问她:“是不是你干的,之前就是你嫉妒梅华,剪了她的头发!肯定是你干的!” 女知青脸色煞白,急忙解释:“不是我,我虽然之前剪了她的头发,但那晚我根本没出去!大家可以作证的。”同宿舍的人纷纷证明,说女知青没出去。 孙向英看到朱梅华父母痛哭的样子,判断肯定不是偷回家了。现在唯一的猜测就是被人杀害藏起来了,可是尸体又在哪里呢? 就在孙向英一筹莫展时,刘桂花告诉他,还有祝为明。他俩关系好,自己又看到两人吵过架。孙向英立即找他询问,在床边搜到刻有“火烧朱梅华”的火柴盒。可是,祝为明很快被室友们证实,当晚没出去过。 孙向英也没找到其他线索,这个案子只能暂时搁置。 没想到,半年后,又突然出现了新线索。这天,孙向英在档案室发现,蒋井山因侵犯妻子的侄女被抓。想到他曾经是朱梅华的指导员,觉得有迹可循。 于是他再次前往了解情况,果然,得到了新的消息。 据朱梅华的室友们说,蒋井山平时喜欢骚扰漂亮的女知青,尤其是朱梅华,三番两次堵着她。孙向英判断,这个案子肯定跟他有关。 翌日,孙向英又找到蒋井山的妻子。据她回忆,当晚,蒋井山确实后半夜才回家,而且手上还拽着一块蓝白色的手表。 孙向英找蒋井山,没想到他竟大方承认就是自己干的。那晚,他见朱梅华一人独自去厕所,便瞅准机会将她拖到偏僻地方,朱梅华大喊大叫,他情急下失手将其捂死了。随后便把尸身埋在几公里外后山。 孙向英根据说辞赶去后山,带人挖了半天也没看到任何尸体。 一无所获,准备再次审讯时,蒋井山却突然改变了说辞:“我没杀她,刚刚是骗你们的!”没找到尸体,也没证据,对方又翻了口供,只能暂时将蒋井山放了。 孙向英之后再也没有找到新的线索,朱梅华就这样莫名其妙失踪了! 不久,蒋井山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但罪名是侵犯未成年的侄女。 朱梅华失踪案至今都没有破,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找到的线索也越来越少,成为了一个谜案。 女孩子在任何时候,还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夜晚出行尽量结伴同行。
原来在外面喊妈妈比喊救命还有用!看哭了…
【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