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于凤至独自前往美国就医,她的病情严重需要切掉左乳。祸不单行,她的大儿子被撞成植物人,小儿子又被伦敦轰炸吓成精神分裂。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张学良给她寄来了离婚协议书。
于凤至,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俩人的婚姻是张学良父亲张作霖一手促成的。
迷信的张作霖得知于凤至是“凤命”,他深信“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是难得姻缘,婚后必能给儿子带来好运。
于凤至从小就品貌出众,博学多才,她展现出来的胆识和魄力更深得张作霖的赏识。
加上于凤至的父亲,富商于文斗曾救过自己的性命,所以他想以这种方式回报于文斗的救命之恩。
在于凤至11岁,张学良8岁时,双方父母就为他们订下了婚约。
可张学良对父母包办的婚姻,却持反对意见。可父命难违,1915年,18岁的于凤至与15岁的张学良在郑家屯完婚。
可张学良并不待见于凤至,他对于凤至说:你是贤妻良母啊,可你嫁错人了。
婚后,张学良依然不改多情的习性,对于他在外面的风流韵事,于凤至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即使不久,张学良把情人赵四小姐带回府,两女共侍一夫,于凤至也不动声色,保持着大度的风范。
不要看张学良如此浪荡不羁,但在关键时刻还是会护于凤至周全。
于凤至在生她和张学良第4个孩子后,落下了顽疾,张学良就把奉天城里的所有名中医西医请到了府里。
可都说已无回天之力,还告知可以准备身后事了,但张学良并不愿放弃。
过了些几天,于凤至的病依旧不见起色,这时家里人就逼张学良另娶,说怕4个孩子以后没人照顾。
张学良大怒:这不是催着大姐死吗?(婚后,张学良一直称于凤至为大姐。)病床上的于凤至听到丈夫为自己与家人对抗,内心暗喜。 说也奇怪,没多久,于凤至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
于凤至对张学良执意抗婚甚是感动,她深信张学良心里还是有她的,并不像张学良说的那样,自己嫁错了人。
她也在内心暗暗发誓,不管以后遇到什么风风雨雨,她都会守在丈夫身边,不离不弃。
为了能跟得上张学良的步伐,她还在家务之余去听课,补充学识,希望在张学良需要时,能助他一臂之力。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寇设计暗害,重伤回沈阳,不久因伤重不治身亡。
可此时,张学良身在北平,一时间大帅府乱成一锅粥,这时于凤至站了出来,临危不乱,安抚了府里上下。
这也为张学良以后成为东北军统帅奠定了基础。
1936年,张学良被软禁,于凤至她就陪丈夫一起坐牢。
这种暗无天日的软禁生活,于凤至陪张学良度过了4年,1940年,积郁成疾的于凤至被确诊得了乳腺癌。
万般无奈的她只能远离丈夫,一人独自前往美国就医,她的病情严重到需要切掉左边的乳房。慢慢,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因一家子在美国的生活需要钱,为了赚取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决定下股海。
身为富商于文斗之女,她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头脑,很快她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之后,她在股海如鱼得水,赚钱越来越顺手。不久她便在美国买了两套别墅。说是等丈夫恢复自由后来美国能有个家。
可天不随人愿,不久,她的大儿子被撞成植物人,小儿子被伦敦的轰炸吓得精神分裂。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张学良还给她寄过来一张离婚协议。
她不相信丈夫会如此绝情,就致电给张学良,张学良只是说了一句:“我们终究是我们,不会因为离婚而改变!”
她读懂了丈夫的言外之意,她更愿相信丈夫只是迫于无奈,她在离婚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即使不久后64岁的张学良就和52岁的赵一荻结婚,她依然选择相信丈夫。
只可惜,到她临死时都没等到丈夫的归来。
1990年,于凤至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她临终前有个遗愿,就是在自己墓地留个空穴给丈夫,希望丈夫终老能葬在自己身边。
可张学良去世后却选择了和赵一荻合葬,他连最后的陪伴都没有留给等了他一辈子的于凤至,或许她这一生真的是错付了。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旷古奇恋,曾经打动了多少痴男怨女,可有谁能看见,于凤至一生的成全和隐忍?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令人唏嘘感叹。
感情没有对与错,只有爱与不爱,谁爱得多,谁爱得少。爱得多的人,自然会付出的多一些,因为感情不可能百分百平等,总有一个人爱的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