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朱元璋在庆功楼准备酒席,为几十位大臣庆功。他亲自提了多杯酒后,就把场子交给

史说畅谈呀 2025-04-01 10:31:40

这天,朱元璋在庆功楼准备酒席,为几十位大臣庆功。他亲自提了多杯酒后,就把场子交给大臣们,自己则往楼下走。眼尖的徐达紧随其后,偷问道:“陛下,一个也不留吗?” 朱元璋出身贫农,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头后,被迫投奔郭子兴起义军。后来自立门户,在众位战友的帮扶下,终于建立明朝。 几年后,朱元璋张罗着要盖一座庆功楼,以铭记诸位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那些功臣得知后,高兴坏了,以为这是皇帝的恩典,只有刘伯温觉得哪里好像不对劲。 因为在这之前,朱元璋刚砍了几个说错话大臣的脑袋,怎么会这么突然想为诸位大臣庆功呢?这实在是太奇怪了,刘伯温只好自己多留了个心眼。 几个月后,庆功楼完工,朱元璋开始准备宴请大臣们。刘伯温找了个机会,去庆功楼附近转了一圈,果然发现了朱元璋的“秘密”。 在庆功楼的后面,星星点点地分散着一些干柴,只要一把火丢进去,整座楼都会慢慢变为灰烬。而刘伯温调查后发现,这些干柴是锦衣卫布置的,锦衣卫是皇帝的眼睛和手,那布置这场火局的主人也就不言而喻。 知道真相的刘伯温,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他跑到朱元璋面前,诚恳地说道:“陛下,老臣身体大不如从前,还望您恩准我告老还乡吧。” 朱元璋没多想,毕竟刘伯温确实年岁已高,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朝臣得知刘伯温要告老还乡,都来送这位老谋士,大将军徐达也在其中。 看到徐达时,刘伯温又想起当初一起并肩作战的岁月,他实在于心不忍,就偷偷告诉徐达:“大将军,庆功宴那天,你一定要时刻在陛下左右,千万不要离开他,你也别问为什么,以后你就知道了。” 徐达不明所以,只好先云里雾里地点了点头,然后目送刘伯温离开。 几天后,朱元璋宣布:“诸位,我在庆功楼上为各位准备了酒宴,大家一块乐呵乐呵。”功臣们个个眉开眼笑,纷纷走进庆功楼。 等人齐后,朱元璋亲自举杯,感慨道:“诸位为我大明立下汗马功劳,我敬你们一杯,今天我们就喝个痛快。”功臣们也齐声附和“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干了这杯酒。 朱元璋又提了两杯,眼看庆功宴的氛围调动上来了,锦衣卫这边也给了暗号,他接着说了句:“各位爱卿,你们吃好喝好,我先去休息会,等会再来找你们。” 这番话说完,朱元璋就往楼下走。站在他旁边的徐达,时刻记着刘伯温的叮嘱,也紧随其后下了楼。 朱元璋听到脚步声,回头问道:“你怎么下来了?怎么不留在上面喝酒呢?”徐达这时也猜到了朱元璋的意图,就试探地问:“陛下,一个也不留吗?” 被看透心思的朱元璋恼羞成怒,他威胁徐达道:“你既然知道,我便不和你计较,但这事若是让别人知道,断不会饶你。” 徐达没有办法,只好和朱元璋一前一后离开了庆功楼。就在二人离开不久后,庆功楼着起大火,正在喝酒的功臣们急忙要去推门,可门已经从外面锁住,怎么也推不开,功臣们就这样留在了火海里。 经历了这一切的徐达,回家太过担惊受怕,吃不下东西,也不敢出门,还生了背疽,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 一天,朱元璋赏赐徐达一盘烧鹅,小太监亲自送到府上,让徐达吃下。可这烧鹅是发物,徐达有背疽是不适合吃的,这摆明了是朱元璋赐死,他知道自己难逃一劫,只好吃下烧鹅,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火烧庆功楼这个故事是源自民间传说,它在史书上是没有相关记载的。不过后来朱元璋一手炮制的案件,论其残忍程度,也是不亚于这场大火了。

0 阅读:48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