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第1次直奉大战,张作霖一败涂地。在逃跑途中,他突然跳下马,扑通一声,

史说畅谈呀 2025-04-02 10:14:37

1922年,第1次直奉大战,张作霖一败涂地。在逃跑途中,他突然跳下马,扑通一声,给一个参谋跪下,“梆梆梆”连磕3个响头。那参谋吓得腿一软,趴伏在地,鸡啄米似的,赶忙也给张作霖磕头。

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之间的感情,五味杂陈,一言难尽。

张学良对父亲是怨恨的,原因有3:一是母亲赵春桂,带着幼年张学良姐弟3人,回到老屋去住,张作霖不管不问,直到母亲去世,都没去看望。

二是张学良被张作霖强迫,娶了大他2岁的于凤至。

三是张学良本来想学医,但却被张作霖玩手段,去当了兵。

张作霖把张学良的几个发小,都悄悄弄去讲武堂上军校。这勾起了张学良的好奇心,主动提出也要上军校。

张作霖却把头,摇成拨浪鼓,死活不同意。张学良逆反心理:不叫干我偏干。

张作霖说:“你就是上了军校,也是个混,还丢人现眼!”结果,张学良上军校后,就偏要干出名堂,各科成绩回回第一,成为1名优等生。

张学良对父亲,从骨子里是惧怕的。

张作霖讨厌浪费,有饭粒掉下,一定要捡起来吃掉。一次,少年张学良不想吃高粱米饭。张作霖怒斥道:“你爷爷当年要有这碗饭,就不会被饿死!”自此,张学良再不敢挑食。

还有一次,督军吴俊升来大帅府拜年。他掏出一沓5千两的银票,给张学良兄弟姐妹,每人一张,当做压岁钱。

张作霖眯眼看着,轻声道:“你也太破费了吧。”吴俊升打着哈哈:“这钱还不相当于,是大帅你给我的吗?”

“既然这样,那你就应该好好干,把这些钱用在老百姓身上,不要让他们在背后,骂我老张八辈祖宗,我就感谢你了!”

说完,张作霖站起身,给吴俊升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转圈,将孩子们手里的钱收上来,又交还给吴俊升。

吴俊升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大帅,我错了,以后再不敢了!”

当时,张学良不明白,一个叱咤风云的督军,被父亲几句轻声细语,就吓得跪地求饶。可对父亲,他却突然产生了一种,毛骨悚然的惧怕。 张学良觉得父亲的度量大无边。

张作霖手下的旅长汤二虎,因王永江被重用,心生怨恨,勾结张作霖的宿敌冯德麟,出兵反水。

张作霖将其打败后,却感念以往的交情,不仅不追究,还将汤二虎请回来,继续担任旅长,委以重任。

对外人也是如此。一次,护兵抓住一个刺客,要杀掉,张作霖问明情况后,立即挥手,让放人。

他对刺客说:“你看你,差点丢掉性命吧?有人说我老张,跟着张勋恢复帝制,那是胡扯!以后要了解清楚以后,再动手,记住没有?” 张学良被父亲感动着。

1922年,第1次直奉大战,大部奉军一败涂地,只有张学良所部,打了胜仗,拼死顶住了直军的进攻。

可张作霖在逃跑途中,却听说张学良坠马而死。他急红了眼,逢人就打听儿子的消息。

忽然,副官一扯张作霖,指着路边一人说:“大帅,这个参谋,会算卦,还算得挺灵!”

张作霖一听,突然跳下马,扑通一声,在大庭广众之下,给那个参谋跪下,梆梆梆连磕3个响头。

那参谋一见,吓得浑身发抖,腿一软,趴伏在地,鸡啄米似的,赶忙也给张作霖磕头。

张作霖一把抓起那参谋:“快算算,我家六子(张学良小名)咋样?”

在场的将士,无不被张作霖的失态所感动。

事后,张学良平安归来。张作霖上下打量着儿子,不住点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只要人还在,就啥也不怕!打烂了,咱可以重新再来吗!”

张学良对父亲是佩服的。

张作霖一生,认下40多位干爹干妈,上到达官显贵,下到贫苦农民。

这些干爹干妈,都在不同时期,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张作霖也如同儿女般尽孝,为其养老送终。

而且张作霖特别重视文化。每年一到孔子诞辰,他都会穿上长袍马褂,到东北各院校,一边不停给老师们作揖行礼,一边诚恳喊道:

“俺老张是大老粗,与各位差太多,教育下一代,就仰仗各位老师了!”

面对日、俄等列强,张作霖善于利用局势、操作局势,该软的时候软,该硬的时候硬,用“拖”,甚至是“赖皮”等手段,争取东北利益最大化。 张学良深深怀念着父亲。

在他主政东北后,他才深深感受到,父亲张作霖的不易和苦心。

东北各方势力犬牙交错,要使其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这是需要智慧和手腕的。同时,还要不断发展东北的经济、军事等实力,这更需要超强能力。

每当遇到难题,想不出有效办法去解决时,张学良多次关紧房门,独自失声痛哭。

他深深怀念父亲,如果父亲还在的话,那该多好,一定会有办法妥善解决。

张学良想起以往,父亲晚上经常喝点小酒、哼几句小曲,怡然自乐。那一定是父亲最放松的时刻。

而自己,却常和父亲对着干,惹他不高兴,有几次还惹他老人家,气得掀了桌子。每当想起这一幕,张学良就后悔心疼。

常有人把张作霖父子放在一起比较,其实他们也像寻常人家的父子关系那样,相爱相杀,恩怨交织。

晚年张学良曾说:“父亲比我厉害,我不如他!”这是少帅对老帅的客观评价,也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释然。

0 阅读:88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