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历史上我国丢掉的最可惜一块土地,我觉得是安南,有汉以来,一直实控安南400年之久,就连晋朝也在版图中,南北朝中的南朝也一直控制着安南!更不用说大一统的隋唐。然而,到了宋朝却丢失了,当明朝成祖年间重新控制的时候,当地汉人已经被屠杀得差不多了,当地京族成了主体。后世再难实控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南征百越,整个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为此,秦朝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象郡的管辖范围就包括了今天的越南北部。 这一领土划分持续了千年,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此后,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立国之初,社会生产被元末的战乱严重破坏。 明太祖朱元璋推崇和平稳定的外交关系,并在洪武二十八年将朝鲜、日本等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 越南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建文元年,安南国相黎季犛篡位自立,推翻了原本的君主。 虽然初时,明朝未曾察觉黎季犛的篡位,甚至一度封其为王,但不久后,明朝得知真相,便开始对安南采取更加严厉的立场。 永乐四年,当安南的持续挑衅不断威胁到明朝的边疆稳定时,朱棣决定派遣大军远征安南。 此时,明成祖的口号是要为安南百姓伸张正义。 明成祖派出以总兵朱能为首的远征军,尽管朱能在途中因病去世,副将张辅继续领导军队,最终,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激烈战争,明军便迅速占领了安南。 明军成功抓获胡氏父子。 安南当地的官员和长者因陈朝已经灭绝,缺乏继承人,提出恢复“古郡县”的请求。 永乐五年将安南改名为“交址”,并按照中国的行政模式设立了新的地方政府。 安南再次成为中国的一个郡县。 明朝的“仁宣之治”是一个被后世广泛赞誉的黄金时期,不同于洪武和永乐时期的极度扩张与征伐,仁宣二帝更加注重国内的稳定,放弃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战。 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然而,部分地区的放弃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成祖朱棣的扩张战略使得明朝的势力遍及东亚。 然而,进入仁宣时期后,明朝开始逐步缩减对外的直接统治,特别是在东北与安南的政策上。 1425年明朝撤销奴儿干都司,这一决策标志着明朝对东北的直接统治的放弃。 宣德五年明朝对安南的治理逐渐放松,特别是放弃了交趾布政使司的统治。 明朝曾在成祖时期对安南进行过一系列的汉化,然而这些政策反而激化了当地的矛盾。 安南的人民频频发动起义。 根据史料记载,安南曾多次爆发大规模的民间起义。 仁宗在位期间,试图减少对安南的压制,并一度暂停了对安南的采办活动。 但这种软性政策反而使得当地的反抗情绪愈发高涨。 宣宗即位后,继续沿袭仁宗的政策。 黎利的反抗不断加剧,甚至在洪熙年间攻陷了明军的防线。 宣宗意识到安南地理位置偏远且物产有限,控制这片土地不仅需要大量的军事投入,而且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经济回报。 因此,宣宗做出了撤军的决定。 实际上,安南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起了强烈的独立性。 早在北宋时期,安南便开始脱离中原王朝的直接控制,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在陈朝时期,安南通过大力推广喃字文化,逐步削弱了汉字的影响力。 在永乐时期,成祖命令对安南的文化进行强制同化,摧毁当地的文献资料,迁移文化精英,并在安南推行明朝的郊祀和科举制度。 然而,安南人民的反抗情绪此起彼伏。 宣宗继位后,即使继续采取军事镇压,也难以彻底遏制安南日益增强的独立性。 此外,安南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600万人,而明朝在南方的控制力量相对较弱。 明朝不仅需要大量的兵力,还需要向当地迁移大量人口。 广西和云南两省的人口资源不足以支持这一庞大的同化工程。 因此,在诸多压力下,宣宗最终做出了撤军安南的决定。 这一决策,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但从长远来看,确实为明朝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宣宗的决策并没有获得所有人的支持。 许多大臣,包括当时的英国公张辅,均对撤军安南表示强烈反对。 张辅认为,放弃安南将使明朝在国际上丧失威信。 然而,宣宗坚持己见,最终做出了撤军的决定。 安南在摆脱了明朝的控制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参考文献:[1]赵清泉.从寒桓韵的演变再论明代官话南北之分--兼论《安南译语》的基础方言问题[J].长江学术,2024(4):117-128
你认为历史上哪两位皇帝相似?
【23评论】【4点赞】